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61.
女儿的推理     
为了培养女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时常利用空余时间与女儿探讨一些数学问题。一天晚饭后,一个推理问题成了我俩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62.
课程综合化的提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课程综合化的核心要义是试图解决课程学习从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到学科素养的发展,再到综合素养的培养的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旨在打破学科壁垒,以综合性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学习素养的发展,具有学习目标的根本性、内容的综合性、历练的全程性、成果的多样性以及经验的切身性等特征。“跨学科”是“课程综合”的必要路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也是课程综合化的基本体现,设计时需要关注学习主题的多维指向、学习过程的长程设计、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以及学习成果的显性表达。  相似文献   
63.
所谓"导研",是指活动组织者为使研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开展而采取的引领调控研讨活动进程的一种组织方式。它是针对时下较多因为缺少必要引导而造成活动目标不明、教师被动参与、研讨效果低下的教学研讨活动而提出的,旨在提高教师参与研讨活动的主动性,提升教学研讨活动的质量。而"导研稿"作为承载导研目的的工具,是以"导研"为目的,基于活动目标和内容设计的,为实现有效导研而编制的文本材料。  相似文献   
64.
培养学生“通读”学习材料的习惯.所谓通读,即是对阅读对象中信息的完整感知,是阅读者对阅读对象有一个初步的、又较为完整的总体印象的过程.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进行数学阅读.如低年级学生可采用出声读来完成通读的过程,中高年级学生则可以慢慢引入默读的方式进行完整阅读.通读的效果,通过让学生讲述大致意思,或同桌交流等方式进行检查,以保证通读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5.
前段时间,笔者在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例行视导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高,造成阶段性成果梳理不清楚。再回看这些课题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发现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些课题对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缺乏必要的设计;有些虽对过程作了一定的设计,但思路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课题的研究策略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假设与验证不匹配;等等。笔者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大多数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认识不足、思考不深入、设计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6.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者的思维方式需要从散点走向系统,逐步形成全局思维、团队思维、整合思维及亮点思维,由此提升对教学工作的价值思辨力、组织领导力、活动设计力和专业引领力,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7.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境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  相似文献   
68.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境人为编制  相似文献   
69.
缘起最近听一位教师在教学“求简单平均数”一节内容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师生谈话回顾“小马过河”的故事。媒体呈现:小马要过一条小河,这条小河的平均水深为100厘米。小马从哪一条路走,能过这条河?(注:小马的身高为120厘米)。线路一:线路二:学生围绕小马能否过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第一条路能过,第二条路不能过;有的说两条路都能过,第二条路深的地方小马跳一下就能过去;还有的说两条路都不能过,因为小马会陷在泥里的……学生在对过河方法的争论上,花了很长的时间,而对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数学内涵缺少关注。这一则与教师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70.
费岭峰 《中国教师》2023,(12):37-40+88
数字化转型是信息化时代的共同要求,教学研修同样需要作出顺应时代要求的改变。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研修,能够打破时空局限,创新研修方式,留下过程痕迹,适合长程设计。数字技术支持的教学研修可以有线下—线上式、线上—线下式与线上线下同步式等新样式,更适用于区域大规模多主体的教学研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