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自动电位滴定法,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直接测定硫酸铵中的氮含量.叙述了具体的实验方法,给出了实验数据.所得结果与甲醛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电位滴定法具有快速、简便、绿色环保以及分析条件易于控制等优点,适合用于测定铵盐中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
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认识不足、师资短缺、学生外语水平差、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困难。学校应采取培养师资、完善管理制度、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等措施,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双语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3.
为满足地方企业及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绥化学院以实验教学为先导,重点实施了独具特色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经过一线教师的开创性尝试和实践,结合我校本科生的特点,提出通过开放性实验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课题建立和科研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通过抛砖引玉法、与企事业单位产学联合引导、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多专业资源共享学科交叉等途径激发学生产生创意性实验灵感,引导学生及时高效地将之付诸开放性实验,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4.
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教学改革,有利于整合学校内部的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结合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探讨了大类招生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5.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分支学科.要学好这门课,不仅要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物理和高等数学知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感到难度大、困难多,部分学生望而生畏.那么如何搞好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上除了要吃透教材、理清逻辑思路、不断地改进敦学方法,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等一般认识规律的教学原则外,还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一切必须在指导学生预习、讲授新课、辅导答疑、自学、考…  相似文献   
26.
以PbO2/Pb为阳极,Ni为阴极,硫酸为支持电解质,采用无隔膜恒电流法直接电氧化3-甲基吡啶(3-MP)合成了烟酸,研究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3-MP浓度对电流效率、空时产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硫酸浓度为0.35 mol/L,反应温度为25℃,3-MP浓度为0.3mol/L。在此条件下,电氧化反应的电流效率为27.0%,空时产率为1.51×10-2mol·dm-3·h-1,选择性为22.5%。  相似文献   
27.
MH-Ni电池充放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负极材料为Mm0.8La0.2Ni4.0(MnCoAl)1.0贮氢合金的MH-Ni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在0.2A电流下的充电电压和放电电压分别为1.4V和1.2V,充电效率为89.1%。电池贮存30天自放电率为22.6%,其原因为电极中氢的解吸和贮氢合金的氧化。  相似文献   
28.
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实际探讨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着重讨论了“理论+实践+技能”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实现培养目标的作用和意义,为地方本科院校食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9.
本文在总结国内高校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围绕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设计了“五板块一环节”的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模式,提出化学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按照化学学科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和综合素质提高教育四个层次开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30.
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学化学中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一些中学化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且运用的理化学原理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 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