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41.
长期以来,学生的声音在学校变革中被严重忽视,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学校变革的进程。事实上,学生具有参与学校变革的能力。基于对传统学校变革的反思,学生参与学校变革日益成为诸多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树立学生权力意识,加强学生参与学校变革的制度建设等都是学生参与学校变革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2.
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和扎实推进需要科学、系统、恰切的改革方法论作为支撑与指引。突变式和渐进式改革是课程改革推行中的“两条道路”,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在我国,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的积淀、非均衡性教育结构的掣肘、改革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决定了选择渐进式课程改革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渐进式课程改革亦有其无法祛除的症结与流弊,对此,应有效而合理地规避其内在风险,减少改革阻力,提高改革绩效。  相似文献   
143.
科学主义课程改革的当代发展及其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主义具有丰富的理论形态和形式,它深刻地推动着教育研究方法的实证化发展和教育学科追求科学性的努力,广泛影响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代科学主义课程改革体现出注重科学素养、关注科学综合、强调科学探究、着重科学实证的特点.科学主义课程改革的未来走向将是走出理性主义,关注课程的美学性;超越普遍主义,关注课程的情境性;携手人文主义,关注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4.
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加坡政府为彰显其教育特色,将儒学价值观作为新加坡的精神之本渗入学校道德教育,并根据时代特征和德育任务,从政策导向、课程设计、教学培训、社会联动机制的建立等方面确保儒学价值观教育的真正落实和国民精神的有效塑造。这给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带来启示:构建融合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体系,建立螺旋式教育链和保障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创建家庭、学校、社会协作机制的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45.
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论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教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与进步。回顾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 ,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教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研究方法论大致经历了直觉观察为主、分析为主、科学化探索及多元化几个阶段。展望未来 ,可以透视出教学研究方法论有这样的变革趋势 :1.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进一步加强 ;2 .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多元化 ;3.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内在化日趋加强 ;4 .教学研究手段趋于现代化 ;5.重视元教学论的研究 ;6.重视开展教学实验 ;7.后现代主义对教学研究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化人类学家米德把人类化分为三种类型:后喻化、同喻化、前喻化。教育是化传承的特殊戢体,作为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教师权威必然受到化类型的规限。化类型对教师的传统权威、知识权威、感召权威有很大影响。传统权威即是长期的传统因素形成的教师的职业权威,知识权威就是教师专业所长形成的专业权威,感召权威即教师个人内在情感因素形成的精神权威。  相似文献   
147.
论文化类型与教师权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前喻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特殊载体,作为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者,教师权威必然受到文化类型的规限。后者对教师的传统权威、知识权威、感召权威有很大影响。传统权威即是长期的传统因素形成的教师的职业权威,知识权威就是教师专业所长形成的专业权威,感召权威即教师个人内在情感因素形成的精神权威。  相似文献   
148.
教师与新课程实施:基于CBAM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转变是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分析,以“关注为本采用模式”(CBAM)为基础,对重庆北碚实验区的两所学校中的部分教师进行了个案调查,评定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关注阶段”与“使用水平”,并且初步探讨了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课程已在两所学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施;学校以往参与的相关教育改革是影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9.
15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价值取向的"整体性"沿袭,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在性"重建,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本性"回归,道德价值取向的"共识性"重申。综观上述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个人道德层面,从适应性道德到发展性道德,是"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对弈;在社会道德层面,从强调私德到关注公德,体现差序伦理与公共伦理的转换脉络;在国家道德层面,从忠于国家到任当世界,反映从保守到开放的气质流变。课程中道德思想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层面:跨越以天为本的道德本体,超越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升华传统道德规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