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27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1.
张会平  邓凯  杨国富 《现代情报》2017,37(5):145-150
实现领域内信息系统互操作是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工作。面向大数据应用,依据IEEE关于互操作的定义,从能力角度出发构建理论框架,并从多个渠道收集资料比较分析中美健康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方案和实践。相比美国而言,我国推进健康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方案和实践在数据交换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但是在数据使用能力方面则相对不足。为确保我国健康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取得应有成效,应通过提升数据应用能力丰富数据来源,应保障健康数据安全消除参与各方的种种顾虑。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而合作学习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个体,通过发挥各自潜力,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协作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的教学实践活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教学之本;能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培养怎样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系统是由用户、资源及平台构成的有机整体,三者之间的互动使得知识高效转化.为了确保互动的良性运转,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包括促进沟通协作的用户保障机制、提供丰富知识的资源保障机制及提高利用效果的平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可视化技术在知识转化中的两种作用机理入手,结合SECI知识转化模型和知识链模型,构建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模型;在分析数字图书馆可视化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该模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可视化应用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可视化技术完成知识转化,不仅能够改善知识转化的效果,也能推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从知识转化的需要及可视化技术的演进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框架体系;将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转化分为可视化知识提取、可视化知识融合及可视化知识吸收3个分支;并通过案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弊端,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创新应用型本科金融专业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凸透镜》一课的教学,有一定难度,对乡村小学来讲,由于难以备齐实验器材更难上课!可是,自然课光靠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刚参加工作的我下决心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好实验。  相似文献   
18.
信息可视化与知识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信息可视化、知识组织的基本问题,并结合实例分析主题地图和本体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文本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宁  张会平  金大卫 《情报学报》2007,26(1):155-160
本文针对文本信息资源的特征,提出了一个基于XML的文本信息可视化的通用模型,详细介绍了模型的三个对象空间——XML文档库、XML特征库和可视化对象以及三项关键技术——中文分词、文本分割和可视化映射,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易扩展性以及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20.
将可视化技术在知识转化中的作用区分为认知优势、情感优势及社会优势3种类型,并以它们在隐性知识社会化和外化、显性知识组合化和内化中的直接作用及其在促进知识创新中的间接作用为因变量,建立可视化技术在知识转化中的作用测度模型。同时,给出每个变量的测度指标及实际测度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