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DCT测试卷,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韩语学习者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表现中,确实存在明显的韩语向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其影响程度与韩语水平呈线性关系。同时,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的不同方面,如拒绝策略的选择和起始行为语的使用,总体上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2.
梁武帝萧衍是齐粱文学的重要组织者,对齐粱文学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是齐梁文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的诗文在南朝现存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萧衍的一些生平事迹与诗文进行了详细考述,有助于我们了解萧衍的立身行事和文学活动.  相似文献   
23.
我们的现代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更新观念,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创新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才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人把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活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4.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一对一个别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李柏令2004)在语言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观点,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以"教师传播和灌输为主"的教学观.这个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知识的领航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以严可均<全梁文>中所收萧衍、萧纲、萧绎之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误收、重出、篇题讹误、作者小传舛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辩正,以期为研究"三萧"提供更为准确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26.
准确提取建筑物变化区域对城乡规划、地理国情监测、城市扩张分析有着重要意义。传统遥感变化检测方法难以适应遥感图像复杂场景下的变化检测任务的要求。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深度学习变化检测算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在效率和精度上有明显提升。然而遥感图像上建筑物特征丰富、变化多样,且建筑物变化样本获取难度大,导致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在建筑物变化检测任务上精度受限。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变化注意力残差孪生网络(CAR-siamese net),增强不同尺度下图像信息的共享交流,充分学习建筑物的变化特征,同时,提出建筑物语义分割样本预训练策略,有效利用现有建筑物分割样本,最终提升了变化检测网络对建筑物变化的解译能力。以北京昌平区影像为底图制作建筑物变化检测数据集,在该数据集和Levir-CD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建筑物变化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7.
以生态体育的提出为依据,阐述了生态体育的特征及其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体育课程研究的意义,同时对构建高校生态体育课程体系进行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8.
全民健身工程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主要物质载体。2009年是"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的关键年。辽宁省全民健身工程实施呈现出如下特征:以强化公共服务为主线,以提供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为重点,逐渐完善辽宁省政府管理全民健身工程的职能;网络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种辽宁模式;辽宁省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多样化,别具一格,影响广泛。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和阶段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回顾最近20年间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专题研究文献,分析了一些研究中不适当地从《训民正音》和汉语古音中为偏误原因寻找"历史根源"的现象。本文认为,相关研究所做的"历史根源"分析,不仅不符合事实和逻辑,而且也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30.
Blum-Kulla等人在CCSARP中提出了关于"普遍语用特征"的假说。这一假说是否适用,汉语各家分歧明显,观点不一。文章再次针对汉语母语者展开实证性调查,分析其在请求言语行为策略类型中的选择倾向及其在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分布特点,认为社会距离越远,请求策略的直接程度越低。并对历年来的一些调查结果做了对照分析,认为"普遍语用特征"假说同样适用于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