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逄晓丹  许婕 《教书育人》2011,(30):44-45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腐败现象作为一个在空间纵深和时间广度上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其破坏性在现阶段的中国政治中表现尤为明显,它严重地侵蚀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动辄危及到党的执政地位,进而扰乱  相似文献   
42.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既有“和谐”的因素,也有“不和谐”的成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五方面意识的培养,使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43.
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认同问题是一个关涉人的存在论根基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能够通过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建构起人的内在同一性,还能使个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完成自我区分,因而是建构人的自我认同的合理方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产品的异化、数字劳动过程的异己化和劳动关系的数字化使得通过劳动建构认同的可能性被遮蔽。基于此,必须通过重塑劳动自主意识、合理管控数字资本等方式为推动数字经济现代化的构建提供前提,进而为数字劳动认同的解蔽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4.
《共产党宣言》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出发,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尖锐批判,又从基础要素、根本特征、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从《共产党宣言》出发,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建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为根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相似文献   
45.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主要内容.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状,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笔者对广东省9所高校的900名大学生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6.
笔者调查了广东培正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发现微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要培养教育者网络媒介素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微"路径;增强受教育者使用微信的自律性,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实效;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积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手段;加强网络管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47.
48.
许婕 《钦州学院学报》2011,26(2):102-104,109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大学生意识形态淡化的现象。主要原因有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尚不彻底,历史上的消极影响降低了意识形态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威信度,来自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不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还有待提高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效果,必须努力造就一支强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线,坚持"主导性"与"兼容性"并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9.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和谐。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而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摆脱西方发展主义的霸权语境,建立绿色GDP体系,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管理形式,发挥国有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是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50.
许婕  李向楠 《成人教育》2012,32(9):110-111
新时期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人数众多,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并存,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并存。这一变化的制度原因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带来高校贫困生的大量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校园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教育方式忽视了对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各高校在做好经济扶贫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心理干预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实现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