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8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79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韩汉白  崔明昆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2,34(7):1207-1213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同乐村是澜沧江流域典型的傈僳族村寨,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生态文化村。同乐村的傈僳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根据海拔差异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垂直农业系统。该系统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然资源,保证了本民族的基本生活需要。本文应用生态人类学的适应理论,利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法等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同乐村傈僳族的垂直农业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傈僳族对生态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最大程度的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文化体系。但随着滇西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同乐村傈僳族垂直农业系统和传统文化体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只有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垂直农业系统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同步进行,走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闵庆文  张永勋  赵贵根 《资源科学》2012,34(11):2018-2025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水源涵养区,由于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生态地位特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从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对三江源生态系统影响的角度,使用问卷调查法、半开放式访谈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法,对三江源移民安置区农户能源利用现状、农户对现有能源满意度和农户能源环保认知对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三江源移民安置区种植农户能源利用结构较多样,以畜粪和秸秆为主要能源,放牧农户能源利用结构单一,基本依靠畜粪;②农户普遍对能源现状满意度低,放牧农户满意度低于种植农户;③农户倾向于使用环保能源,但对能源环保认知度较低,阻碍了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④农户使用生物质能源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每年损失约23.6737亿元。  相似文献   
13.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05,27(2):174-175
1人口增长是造成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一般认识 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研究中,人们往往认为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造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进而将其作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所构建的一些分析模型中,也多以人口数量与资源(如土地、水、能源等)数量和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认为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并因此把计划生育指标这一反映人口数量控制的指标作为评价可持续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资源科学》2010,32(6):1057-106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15.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资源潜力是遗产地旅游发展综合潜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复合性、动态性、脆弱性、原真性、独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旅游资源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主体-辅助,有形-无形”分类体系和“资源特征-旅游发展适宜性”的评价体系,突出强调遗产资源旅游可进入性方面的特征,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包括方山、山口、鹤城等9个乡镇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旅游发展可进入性高的东中部地区,也是该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优先区域。而西南部农业文化遗产主体资源(“稻鱼共生”系统)面积小,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该区配合全县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广西龙脊平安寨的旅游开发对龙脊梯田社区的文化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遗产地文化传承中存在工具理性、传统与现代的背离、文化传承的代际失衡等问题.因此,要推进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文化传承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使遗产地文化得以正常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平的38.8%,但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基本上处于我国农业地区的平均水平,与常规集约农业地区的差距不大。然而,由于青田县人均生态足迹仅为0.6952 hm2,因此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优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关注,FAO考虑将其列为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为了更好的说明传统生产方式保护的必要性,本文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定量方法,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试图为传统农业区保护提供科学而量化的依据。结果表明: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现有生态经济价值为48.96×108元,其间接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8倍多。土壤保持功能是该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部分,占总体服务价值的44.80%,初级产品生产直接经济价值仅占总价值的11.23%。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农业区直接经济价值并不是其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应充分发挥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对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解和保护。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为从江县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还保持着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的环境状况和生态承栽力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农业地区、浙江省、中国以及世界相比,青田县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具体来说,青田县2003年基本上处于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物承载力为0.6898 hm2,其中,耕地和林地构成了生物承载力的主体部分,而水域和草地对生物承载力的贡献甚微;青田县人均生物承载力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明显较低,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6.2%和世界平均水平的38.8%,但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相差不大;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青田县人均生物承栽力基本上处于我国农业地区的平均水平,与常规集约农业地区的差距不大.然而,由于青田县人均生态足迹仅为0.6952 hm2,因此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闵庆文  孙业红 《资源科学》2009,31(6):914-918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内涵边界。大部分学术论文中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说法。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业遗产,它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也就是说,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世界遗产的其他类型。从概念上来看接近于文化景观遗产,不过文化景观强调遗产的地域性,而农业文化遗产则更强调对某种传统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保护,对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地域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在保护上应当遵循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