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大连体育中心规划设计的"一场四馆"现在处于建设当中,2013年将承担着全运会的比赛任务。大连市政府及大连市体育局的领导非常关心该体育中心赛后的管理及经营问题。现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科学调研工作。可以说,对场馆的赛后问题的研究对于大连体育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赋予高校体育教学以新的理念,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体现理性认知上的转型,切实关注大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大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高校体育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模式,即思维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3.
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在其成长历程中的具有特殊作用。在新的体育课程条件下,应把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创新作为体育教师发展的突破口和立足点。研究思路是:剖析体育教师教学习惯的形成;认识教学习惯的双重特征;把握促进教学习惯创新应遵循的原则;生成教学习惯创新的内外条件;最终提出教学习惯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付革  毕红星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6):52-55,73
运用文献资料法回顾、总结与分析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验,以期完成一份能较系统地阐述跳高训练成功经验的研究资料,为中国跳高运动员重振雄风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1.借鉴:国外体育教学的横向对比(1)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2)体育课程目标国别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美国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培养身心健全发展、富有责任感的新1代是当今日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在这一核心目标的制约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形态“:主治体育论”“、运动文化论”、“快乐体育论”等。韩国强调以“快乐的学校”“、欢乐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教育改革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以有效地协助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俄罗斯的“全面发展”和“集体主义”是其教育的核心思想,它的体育教学指导思…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象: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顾法、总结与分析法。研究结果与分析1.我国跳高训练把握项目制胜规律的经验对跳高项目制胜因素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着力开发人体重心腾起的最高点与横杆之间的距离(H3);第二阶段着力于开发身体重心腾起的实际高度(H2)。跳高项目制胜规律就是一个由人体跳跃能力的自然发挥到主动挖掘和充分发挥人体极限运动能力的过程,从重视发挥挖掘H3到H2、H1高度的潜力,具体反映在先是力量后是速度,其中也包括对心理训练的重视。2.创新是我国跳高项目曾经辉煌的关键我国男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讨公共体育设施概念、分类及其建设布局要素,得出主要结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概念的界定具有权威性与科学性;公共体育设施分类应秉承《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分类方法,将公共体育设施类别与城市行政区划相匹配;影响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要素源自于公共体育设施主体方和客体方。希望通过研究,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借鉴、比较的角度出发分析与讨论了国外部分国家体育教学模式、“传统型”与“俱乐部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形式与特点,并总结出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体教结合对竞技运动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高校篮球运动在美国竞技篮球运动中的作用,对现阶段如何提高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后备力量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迅速走向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关两国大学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学业、训练与竞赛管理、待遇及其择业状况和教练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差距,并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办高水平田径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