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8所城市(6个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中国青少年课间及午休活动方式选择、"1h"日锻炼计划、家庭作业耗时、校内外课余时间支配、周末及节假日活动安排、锻炼方法的适用性、体质测试的严整性、赛事举办频次、场地器材满足度、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的支持度等均存在明显的地区及年级差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认识与方法、习惯养成、外部条件及课业压力是妨碍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6个制约因素,它们带有鲜明的性别、年级、地缘位置、学校特色及地区差异性,其中,上海(华东)6个因素的制约力最弱,沈阳(东北)制约力最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优势比(OR)天津(华北)第一、沈阳(东北)第四、上海(华东)最差,这一事实确证了6个影响因素只是制约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充分条件但非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选择模型变量17个,影响力列前8位的依次为锻炼兴趣、锻炼动机、不同年级、体育奖、学校体育特色、健身的认识度、健身方法的适用性、体质测试的严整性。  相似文献   
42.
对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妨碍因素进行了全面调研,结果表明:性别、学校地理位置及特色不同并不影响青少年两操锻炼态度,但显著影响其校外体育锻炼、校内体育赛事及每天"≥1 h锻炼",表现为小学生做得最好、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差;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选择也受学校特色、地理位置及年级差异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特色及中心城区学校课间操组织形式相对灵活,初中生课间操拥有更多的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43.
关于体育本质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峥  赵泽群  唐炎 《体育学刊》2007,14(2):121-123
通过分析和总结已有的体育本质研究,可以得出体育本质的研究者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论争的重围:虽然论争有助于研究的深入,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研究者揭示体育本质。因此,研究者应该反思当前的体育本质观,确立合理的体育本质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4.
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为价值导向,以社会性体育组织如何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为议题,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恰当处理"官民二重性",加强监管是社会性体育组织为公众服务的关键;2)公共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重视体育教师群体的作用;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应该考虑群众体育需求的差异性;4)重视部门结构重组,促进业务协同是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5.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乡村体验旅游在城乡大众体育统筹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通过对重庆"乡村嘉年华"乡村体验旅游区的实地调查,发现乡村体验旅游对统筹城乡大众体育具有为城乡居民提供锻炼空间、促进城乡大众体育交流、解决城乡大众体育不均衡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体育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缓解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调节大脑。但是有为数不少的人,面对工作以及生活的压力,却不知道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其实在这些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曾经接受过十几年体育教育的大学生,但他们为什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基本上都与体育锻炼绝缘了呢?他们是不知道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还是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进行锻炼。或者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7.
目的:系统梳理国外体育教学系统观察工具,分析各种工具观察的主题、应用情况与问题的发现,以期为国内体育教学的反思、观察工具的遴选、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Academic Search Premier、SPORT Discus with Full Text、ERIC、Web of Science和Elsevier为数据源,根据PRISMA流程筛选出89篇涉及系统观察工具的论文,提取出14种观察工具。结果:14种工具可分为观察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际支持、师生之间的言语特征、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和教学时间有效利用4类;通过分析各类工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得知,强化师生支持行为、减少学生受控行为、强化师生有效互动,是提升学生课堂身体活动水平、增加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促进课堂言语行为有效性的共性突破口。结论: 当前国内体育教学评价,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缺乏客观性、诊断性和系统性,反馈调节功能较弱;急需注重体育教学系统观察法的运用,并研制国内适切的系统观察工具,同时借鉴国外观察工具的科研成果,优化师生课堂教学行为,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体育课中教学环境与学生身体活动的相关关系,使用客观测量法与问卷调查法对108节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环境进行调查,并使用三轴加速度计对体育课中1 635名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自然环境中,气温是静态行为的不利因素,是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有利因素。时空环境中,学生在早晨第1节的体育课上身体活动表现最不理想,在下午第6节课时身体活动水平达到峰值;班级规模与学生身体活动水平存在显著相关;上课地点对学生课内身体活动影响显著,学生在室外的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室内;器材充足会促进学生从不运动向低强度运动转变。人际环境中,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女生和高中学生的身体活动有利因素。组织环境中,教学激情、课堂氛围均对学生课内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有显著促进作用,学生进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教学激情能感染学生更加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