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8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目标中,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细化来完成。明确二者之间关系,把握总体细化精神,找到细化路径和抓手,掌握细化技能和原则,能够加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相似文献   
22.
1.要快速融入班集体 借班上课的教师,上课前需要与学生见面沟通交流.而要想获得理想的沟通交流效果,教师必须要快速地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中.融入的方法有:必要的自我介绍,使学生了解教师;平等的交流视角,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班级的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简要的诉说对班级的了解情况,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如说出班长、体育班长的姓名,班级体育竞赛的成绩,以及处于学习中游学生的姓名等等),同时还要与学生交流对本次课的认识,以提高学生对课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3.
小学生语感训练方法例谈陆国强,李文江(江苏海门县教研室)语感是指对言语的敏感程度,是对语言文字最丰富的了解,它是构成学生语言能力的核心。郭沫若同志曾说过:“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  相似文献   
24.
高校教师聘任制之法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目前还存在着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完善教师聘任合同、争议仲裁机构和诉讼法规,规范其管辖与受理程序及部门。  相似文献   
25.
李文江 《新疆教育》2012,(12):65-66
高效历史课堂,既是学生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进发智慧火花的舞台,也是教师不断调控引导的舞台。这里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就调控与生成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6.
新课程改革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样客观上导致了教师的"上场"时间被大大压缩。因此,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说清过程"、"讲出效果",无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怎么"说"才是"标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1.科学严谨。历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7.
一、教法的合理性 在教法分析中合理地选择教法是首要任务,合理选择需要在分析、思辨、取合中完成.分析就是寻找合理性,思辨就是对教法过去使用过程的思考辨析,取合就是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进行选取.教法的合理性体现在既要合乎教理,也要合乎学理.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的一般要求,也要遵循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8.
李文江 《体育教学》2013,(10):35-36
对教案编制的过程不够重视;教材根本没有分析透,走入了误区;教学重难点与学习内容离散,没有形成新的认识;教学法不能有效地解读文本,不能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是导致教案编制教学技能不能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李文江 《体育教学》2011,31(3):26-28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是课程标准规定的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目标,是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是实践的过程,实践就会有知识的参与,这是知识与教育的关系决定的。那么具体到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六个结合,即结合学生、结合教材、结合媒体、结合作业、结合生活、结合赛事。  相似文献   
30.
李文江 《体育教学》2011,31(2):39-40
锻炼学生身体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功能,今天我们讨论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就是要使这一功能达到最大化。实现最大化要达到四个条件,一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做什么;二要知道在体育课中不应该做什么;三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应该怎样做;四要知道在体育课中做得好不好。只有这四个条件都达到了,才能真正实现在体育课中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