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2.
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的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等方法 ,对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山寨民族体育丰富多彩 ,其产生发展与边寨的历史、军事、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紧密相连。各种活动都有其渊远的历史 ,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结果表明 ,对此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的深入研究 ,将有助于挖掘整理、丰富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史。  相似文献   
53.
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密切联系 ,论述了联合开发的重大意义和相关理论的构建原则 ,提出了实际操作的初步构想 ,寻找到了一条山寨民族体育文化与四省 (市 )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的最佳契合点 ,从而为四省 (市 )边区的经济振兴提供了思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4.
民族传统体育美学价值与广场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美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5.
民俗体育治理是新时代我国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该文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俗体育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及治理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当前民俗体育治理存在治理理念偏颇、治理主体失衡、制度规范阻滞、价值共识缺失等问题。通过阐析新时代我国民俗体育治理体系的内涵和结构,指出新时代应构建以党的领导为基础、以德法兼治为引领、以长效治理为目标、以兼容互惠为标尺的"兼容互惠"治理体系。进而,对民俗体育治理体系构建的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机制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积极倡导兼容互惠治理、利益共享与协调合作同步推进、加强内生秩序建设与现代法治相结合、提升地方政府的责任与担当等地方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6.
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与体育湘军成长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协同统一体,二者在实践“做体育文化人”理论、提升体育湘军文化科学素养,培育和发扬湖湘体育精神方面具有密切的功能协同性.文章在分析发展湖湘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与体育湘军成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了湖湘体育文化与体育湘军协同发展的路径与策略,指出促进体育湘军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明确湖湘文化发展方向、丰富湖湘文化内涵、优化湖湘文化发展环境,旨在促进湖湘体育文化与体育湘军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7.
采用族群关系视角和质的研究范式,对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进行田野调查,分析村落族群关系对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影响,归纳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规律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村落社会结构调整和族群关系变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最初的部落识别、血缘纽带、润滑矛盾、自我认同、符号媒介等,衍生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安全阀、文化认同、经济增长、社会调适等社会功能。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生计方式、民族政策、人口流动、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构建文化生态村实体,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完善民间社会组织,建立民俗博物馆等方式,促进族群关系与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的分析,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变迁和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意识重构的相互影响,认为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价值意识之中,将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9.
湘鄂渝黔边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湘鄂渝黔边山寨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宗教、劳动、婚姻、年节、祭祀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纵观湘鄂渝黔边区山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原始萌芽阶段处在朦胧状态中的传统体育,贯穿整个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末期漫长的历史过程。其表现为: 以功利为目的。在原始条件下,边区少数民族先民的跑、跳、投掷、攀登、射猎等活动,无不是直接以生存和生活为目的的。如土家族的“茅谷斯”,苗族的“舂米舞”,彝族的“荞子舞”等,这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劳动舞是希望通过舞蹈活动祈求狩猎成功…  相似文献   
6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搭建在民众文化生活和国家文化建设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幸福状态的写真,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一项重要举措。研究结果表明: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核心在于改变当前过度依靠政府行政力量为主体的“档案式”保护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村”“文化生态村”等以社区组织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村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治理模式通过制度化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之中,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主体积极性和参与能动性,从而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