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体育   5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名家信箱     
我想向崔仲三老师请教在太极拳里如何去理解“腰”这个问题。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腰的问题时说,“在走拳架时,四肢动度为最大,躯体为次,腰最小。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真动”,并强调,不要在“教习时‘转腰’两字不离口,不能有强化转腰的想法和念头”。这和我平常习拳时教课老师要求的正相反。教拳老师总要求我们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强调太极拳的“力源”在腰脊,主张由腰脊带动四肢运作。那么应该如何去理解“微动不如不动”?在习拳中如何体验“不动之动才是真动”的感受?  相似文献   
32.
一、技击桩技击桩(又称"金刚镇山势")是少林大金刚拳中较为重要的实战功法练习。通过技击桩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武术基本实战的身型、体势,有效提高在静止状态下实战预备势的正确形态,体验与对手间的心态、距离、劲力的松紧、攻与防之间瞬间的起动,以及手法、身法、眼法、步法等实战具体基础因素相机配合及整体性观念的适度与规范。同时技击桩的训练还可以有效培养拳臂、腰背、肩胯、胸腹、下颏、膝腿、足趾等关节,肌肉部位的劲力感觉,促进攻防战术动作的突发与配合。通过规范、  相似文献   
33.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梅花桩拳名家韩建中甘肃兰州李希平来信:对以健身为目的学习陈式太极拳的中老年人来说,是应该以练习柔和缓陧的陈式太极拳一路为主,还是崇尚快速刚猛的二路为好?陈正雷答:在现代社会,太极拳的首要功能就是健身。只有身体强健了,才能谈太极拳的防身自卫功能。对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健身更应放在首位。在陈式太极拳的练习中,一路拳是基础,最吃功夫,所以,  相似文献   
34.
动作说明 ①接上动,上体左转,右脚向体前随势落步,两脚平行,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掌顺势屈肘外旋内收至体前,掌指朝前,掌心朝上,高与眼平;左掌由腹前屈肘上移至右腋下,掌指朝右,掌心朝下;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目视右掌(图108)。  相似文献   
35.
名家信箱     
我练习十八罗汉硬气功和金刚十八罗汉硬气功已有十几年了,现停练此功,改练养生功法,是否会有不良影响?我练习的是发声排打功,对胸、腹软组织和头等部位进行排打,能把木棒和砖击断。现在有学生想学习此功法,我如何给他们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6.
27 脚踏残根势(退步低踹腿铲摔)动作说明:①接上动,身体重心后移,右脚跟略内旋随势以前脚掌触地,向体后撤一大步,置体后屈膝半蹲,脚跟微提起,左脚位保持不变(成高右歇步姿势);右掌顺势变鹤形掌内旋腕向左、向下、向右、向上成弧形翻掌,置体前高与眼平,掌指朝前,掌心朝上,正对鼻端,肘端下垂约成90°;左掌同时由腹前内旋腕,向内提至胸下方,掌指朝前,掌心朝下,拇指内侧靠近腹腔;上体随之微有前倾,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目视右掌(图76)。  相似文献   
37.
名家信箱     
广西百色市韦华军来信:我是一个喜欢武术的农民,白天没有时间练习,只有在晚饭后练半个小时。请问,每天练功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练功后出现肌肉疼痛、大小便异常,是否属于正常现象?还有,习武者是否应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否吸烟喝酒?  相似文献   
38.
名家信箱     
1、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的“太极分文武三成解”,说太极有上乘(大成)、中乘,下乘之分,我对其理解不透,能否请专家指点?  相似文献   
39.
动作说明:①接上动,身体向左转,右腿随势蹬直,左腿屈膝半蹬成左弓步;上体随之前倾,右手变柳叶掌顺势由体前向下、向左侧成弧形下挂,至左膝前侧,指端朝下,掌心朝内;左掌同时由腹前变柳叶掌,屈肘上抬置于右腋下,掌心朝内,掌指朝向体后;目视右掌(图143)。  相似文献   
40.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武式太极拳名家吴文翰,形意拳名家邸国勇山东王春雷发来E-mail:1.经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五脏六腑"这个词,请问指哪些部位? 2.长拳中做亮掌时,要求"抖腕",这个动作如何做?3.什么是"过分的体能透支"?有什么现象?应如何来避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