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体育   3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第五进展阶梯:拆手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单鞭、云手、下势、十字手等等有特定手势的动作,练习者将之看得很重,也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意识、眼神等等总跟着手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天长日久的锻炼,会形成浑身僵硬去不掉,进而产生自身神意气对形体动作过分依赖的弊病;甚至有的人会因之出现血压升高等病理现象。所以,拆手阶段必须多去体会太极拳所要求的“松散通空”。盘练太极拳架时,梢节的松散、通空尤为重要。松与散能使手部内气在自身气势的外缘与大自然的外气自然交融;也便于实现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境界。如何实现与外界之气的交…  相似文献   
12.
蓝晟 《健身科学》2006,(6):12-13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话题,但所有的话题都与人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个体的成功和财富的积累。然而,隐藏在后面的真义却是人们追求自身幸福的潜意识。也就是说,不管人们承不承认,追求幸福生活才是人最大的需要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修拳要注意的四大环节 1、过分拘谨,违反了"周身适得其中"的要求。这样练拳,虽然很认真,但是,却容易使神不明,意不灵动,气呆滞,形体不自然。如是练拳,则面部表情严肃,眼神无神,形体僵硬,从而使太极拳之松柔艺术的称谓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4.
蓝晟 《健身科学》2005,(7):29-30
唐诗使他重获健康… 广西马山县的蓝昌荣老人,于7年前曾因悲观失望而寻过短见. 老人早年近视,1928年开始当教师,站了几十年讲台后,视力下降得更厉害,戴上了1800度的近视镜.  相似文献   
15.
蓝晟 《健身科学》2005,(3):33-34
虽然太极拳爱好者都试图让自己内功深湛,从而实现“我命由己不由天”、“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梦想;然而,因内功心法之密要自古以来很少流传于世,所以,尽管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内功这个词,也一直在追求,但对什么是内功的本质,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内功修炼,却迷茫懵懂、语焉不详,甚至,一些太极拳名师也都对之闪烁其词、模棱两可。最有意思的是,外国人也对内功的秘密感兴趣,只是他们的研究多从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探讨,所以,他们更是隔靴搔痒,只能用类比的方式来表述:“那就是魔法。(美国畅销小说评论家阿尔蒂尔语)”内功心法从古至今“法不传六耳…  相似文献   
16.
●内功心法之身心调整方略内功心法的修炼主要是对神意气形的身心锤炼,这种锤炼不是随随便便进行的,而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身心调整,使精神状态(意识状态)和生理状态(形体动作)从杂念纷呈的“五马分尸”和“四分五裂”状态———进入内心宁静(心中一静)、意识专一(专注一方)、气血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站庄:炼己筑基百日功】站庄对于提高身心修养水平及提高功夫境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感兴趣的人最好能抽空练一练站庄。由于社会上流行的站庄很多,学练者或无所适从,或每天练许多种。无所适从就会形成不知道练什么好的心态;学练太多,则不易形成有序化,身上存不住功夫。经过10年的探索,本人根据师传的要旨,每天只练一种站庄,这个桩叫做“抱月式站庄”,或叫“太极庄”,或叫“混元庄”,或叫“三心并站庄”都可。总之,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其中的内涵。其实,许多庄法的内涵差别不大,关键是能否领悟其中的要旨,并把这些内涵站出来。1、…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发病种,非典型肺炎病发突然,来势凶猛,症状险恶。目前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抗击“非典”,对我们来说,既要临危若定,树立战胜“非典”的必胜信心,又要科学应对,采取主动的抗击措施,从卫生防疫,养生健体,医药施治等方面全方位防范诊治,做到防病未然,治病痊愈,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此,本期特设“防非”专栏,小辑防治“非典”稿件一组,供广大读者与武友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蓝晟 《武当》2003,(5):49-49
以前,我一直对太极拳的推手敬而远之,认为,现在一些所谓的推手既不能和泰拳、拳击、武术散打争高低,也不能取得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当我遇到了杨式太极拳杨健侯一脉的继承者魏树人老师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对太极推手的看法。魏老师认为,把太极拳应用的内容称为推手并不科学,他按照传统练法把此称为太极揉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