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运动学摄影测量等研究方法,对2017年天津全国运动会中男子撑竿跳高项目决赛前4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和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撑竿跳高项目前12名男子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基于能量转化过程,撑竿跳高的运动过程可简单的化分为能量获得(持竿助跑、插穴起跳)、能量储存(悬垂和摆体)以及能量释放(团身、伸展和过杆)三个阶段,该划分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人"与"撑竿"相互作用的关系,各阶段对应的技术动作要求。(2)能量获得阶段,国内外运动员均呈现出"追竿式"的持竿助跑技术特征,但我国运动员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全程持竿助跑节奏偏慢,且后四步在举竿动作中速度损失较大。在插穴起跳过程中,未能表现出预先起跳的"自由起跳"技术特征,造成水平速度过早受到撑竿制约,影响了"人-竿"系统动能的获得。(3)能量储存阶段,我国运动员身体躯干拉开不够,造成摆体动作速度缓慢,躯干摆动和摆动的总幅度均小于国外运动员,这均会影响我国运动员撑竿的大幅度弯曲,不利于"人-竿"系统向弹性势能的转化。(4)能量释放阶段,相比于国外运动员,我国运动员团身动作不够充分,直接导致伸展偏离角较大,体现出我国运动员伸展动作不够向上,"人-竿"协同运用的效果不佳,影响了"人-竿"系统的弹性势能对人体向上动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量中长跑运动员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刚度方面的指标,探讨其与跑步经济性(running economy,RE)与3 000 m跑步成绩的关系。方法:选取11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等速力量测试系统(Isomed 2000)测下肢关节肌力水平;三维测力台(Kistler)、8镜头三维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Motion)测肌肉力量产生速率、反应力量、弹性能利用率、下肢刚度;并测定最大摄氧量,12、14、16 km/h时的RE和肌肉募集程度(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Delsys),以及3 000 m成绩。结果:1)3 000 m成绩与12 km/h(r=0.36,P>0.05)、14 km/h(r=0.39,P>0.05)时的RE无显著相关,但与16 km/h时的RE呈高度正相关(r=0.74,P<0.01);且3 000 m成绩与12 km/h(r=-0.78,P<0.05)、14 km/h(r=-0.73,P<0.05)、16 km/h (r=-0.86,P<0.01)时的下肢整体刚度均显著负相关,与单腿垂直刚度具有中度负相关趋势。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