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5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对比研究等方法,采用治理方面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的变迁进行研究。根据治理理论将体育产业发展划分为积淀期、探索期、泉涌期3个阶段。研究发现,体育产业政策主体由一元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主体的演变、体育产业政策权利主体的集权向分权的演变、体育产业政策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体育产业政策逐渐由旧思想向新思想的转变。研究旨在通过治理视角对中国现有体育产业政策进行一定梳理总结,为今后体育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描述国外羽毛球协会制度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羽毛球协会管理效能的本质特征,认为世界各国羽毛球协会具有非营利特性,重视为会员提供服务,项目管理采取民主管理方式,组织之间强调互利合作关系。我国羽毛球协会管理体制改革应借鉴国外的普适性经验,处理好政府机构和协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中国羽毛球协会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研究分析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教师个人主观因素(业务能力、职业阶段等)和高校职称评审制度和岗位聘任制度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攻读更高学位和以教学促进科研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当前在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方向、师资队伍及课程体系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单项运动协会管理体制运行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长三角地区单项运动协会受双重管理体制的制约,协会行政化倾向明显,难以充分发挥协会的自主运作功能.认为单项运动协会应独立履行行业自治功能,选择不同的改革路径,并就长三角地区单项运动协会实体化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单项运动协会的角色定位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单项运动协会内生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具有双重性格 ,在现阶段有利于运动项目的稳定发展。单项运动协会具有维利功能、沟通功能、服务功能、协调功能、自律功能和管理功能。未来单项运动协会的目标模式是社团型法人 ,但制度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变迁的路径取决于政府和社会之间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3  
旨在探索我国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对体育发达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经验进行理论总结。认为:教育与体育有机融合、运动竞赛实行分级制度、法规制度健全、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国外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据此提出我国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路径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为了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体系 ,对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项目布局、培养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调查 ,指出了当前存在着学、训矛盾、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以及教练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结论 :走“体、教结合”的道路 ,逐步理顺人才输送渠道 ,培育体育人才交流市场 ,大力提高教练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职业体育的商业化对我国体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商业化运作机制研究,揭示了美国职业体育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指出了美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存在着既合作又冲突的利益关系,相互间的利益博弈将始终贯穿于职业体育的发展进程之中,最后,提出了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及传播范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角度探讨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机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战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各种武术流派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范式以历时性传播为主,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共时性传播成为时代主流,从而完成了传播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