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9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1.
乳酸是机体糖酵解的终末产物。运动过程中,当氧的供虚不充分,不能使糖原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在肌肉中就会产生乳酸。肌乳酸透过肌细胞膜进入血液,即为血乳酸。由于运动时血乳酸积累与运动绝对强度有关,并且直接影响运动能力,所以,长期以来,血乳酸常被国内外作为预测运动成绩,制订与修改训练计划、评定运动时机体无氧能力以及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然而,血乳酸的测定过程繁杂,取样颇难,教练员不易掌握,运动员因心理威胁也难予接受。为此,寻找—非损伤性的简易方法代替繁琐的血乳酸测定,在目前运动训练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东省羽毛球队参加国际、国内共42场比赛进行了时间结构和赛后血乳酸的测定。研究发现,羽毛球比赛的回合运动时间与间歇时间大部分在3~6秒和10~15秒之间。不同项目的比赛,时间结构不同,比赛时的供能特点不同,赛后血乳酸含量也不一样。赛后血乳酸含量随15秒以上回合运动时间的比例增大而增加,随0~3秒回合运动时间的比例增大而减少;比赛是在有氧代谢的基础上,以ATP—CP供能系统供能为主,无氧酵解供能为辅的方式供能。  相似文献   
13.
百米游泳比赛项目是我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突破口。本文采用现场观测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所获得3000多个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客观地评价我国优秀运动员百米比赛过程中的技术特征及各段落的表现能力。初步研究出优秀游泳运动员百米比赛结构的各项参数指标和模式特征,供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对人体身体健康,运动时人体身体机能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影响运动时人体身体机能的作用机制,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体成分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高糖高脂膳食建模成功的48只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均分为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每组12只。每天进行1h跑速为25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低氧暴露为4h/d(14.5%O2),7d/w。干预4周末测量各组大鼠体成分及血清TG、TC、HDL-C、LDL-C浓度。结果:与常氧安静组比较,间歇低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大鼠体重、肾周脂肪及附睾脂肪重量均出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下降(P0.05,P0.01),并以间歇低氧运动组下降最多,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清脂代谢指标TG、TC和LDL-C均出现显著或极显著性低于常氧安静组(P0.05,P0.01),而HDL-C则极显著性高于常氧安静组(P0.01),且以间歇低氧运动组大鼠的效果最佳。结论:间歇低氧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体成分和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低氧预适应机制及其在运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氧与健康的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学和医学界关注的课题,对低氧预适应现象的发现及其概念、氧感受器与信号转导、低氧敏感因子与低氧预适应及其机制等方面作探讨,并对利用低氧预适应机制应用于体育运动,为提高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普通膳食与高蛋白膳食后血尿素变化的比较,证明了血尿素含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呈正相关的倾向,与蛋白质摄入的时间有直接关系,且有积累的现象。因此,为了使血尿素值能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分别要在训练前(安静)、训练后(1.5小时),晚间睡前及次晨安静时测定运动员血尿素的含量,还必须考虑其训练期的膳食中蛋白质含量及进食时间。  相似文献   
18.
体育运动是在一定的气象、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气象,气候条件时刻制约着开展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对其发展速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影响运动员的情绪、行为和健康,导致运动能力的下降。在体育运动中,研究气象、气候条件对休育运动的影响,对于运动实践和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间歇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营养性肥胖SD大鼠摄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为间歇低氧减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通过对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然后进行为期4周的间歇低氧运动(运动速度为20 m/min,?(O2)前2周为15.4%,后2周为14.5%)。间歇低氧运动组进行4周间歇低氧运动刺激。结果发现:与常氧安静组相比,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常氧运动组P<0.05,间歇低氧运动组P<0.01),大鼠的每日摄食量减少。与常氧运动组相比,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瘦素P<0.05,瘦素受体P<0.01)。结果说明:1)间歇低氧运动抑制了肥胖大鼠的食欲,减少了摄食量,减缓了大鼠体重的增加,并且间歇低氧效果比单纯运动效果好;2)间歇低氧运动抑制大鼠食欲可能与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进而抑制神经肽Y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大脑环磷酸腺苷(cAMP)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影响,为低氧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低住高练组共4组,低氧环境控制在15.4%O2左右,训练组常氧跑步速度为25 m/min,低氧下跑步速度为20 m/min,1 h/d,6 d/w,训练持续4周后测试大脑cAMP、SOD和MDA含量。结果发现:与常氧组比较,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cAMP均有升高的趋势,但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SOD活性显著高于高住高练组和常氧运动组(P<0.05),而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MDA均明显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结论:4周的高住高练、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能提高大鼠脑抗氧化能力,有利于脑机能保持在正常水平,且高练低住和高住低练效果较高住高练好,更有利于脑cAMP含量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