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是由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高海夫教授主编,并邀约西北大学、陕西师大、三秦出版社等单位二十余位学者共同合作,经过五、六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完成字数近六百万、颇具规模的古籍新注本。令人惋惜的是,当各位学者初稿写就、统一定稿之际,高海夫...  相似文献   
42.
我们对古诗的赏析,主要应从诗篇本身的结构安排,诗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景物的描摹,以及词藻的运用等方面入手。有时还要结合作者本人的身世,结合作者的政治思想和艺术观点,来探索作品所包蕴的思想意义。另外,我们还应尽可能具体地了解当时的社会习俗、民情风物,以丰富我们对那一时代  相似文献   
43.
郁贤皓教授的新著《李白与唐代文史考论》,作为“随园文库”的一种,2008年1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为《李白丛考》,收录了著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考证李白的文章30篇,涉及李白生平事迹、行踪、交游、作品系年、辑佚与辨伪,并订正前人在李白研究中的错误,重新勾勒出李白一生的新轮廓;第二卷为《李白论稿》,收录了研究李白的理论与评述文章30篇,  相似文献   
44.
近读熊笃同志新著《诗词曲艺术通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通论》),深感这是一部颇具学术功力,并能结合创作实践的专著。全书47万字,分11章51节,书后附录著者近二十年间诗、词、曲、赋等作品数百首。通  相似文献   
45.
吴汝煜同志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我为《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所作的序言中说过的几句话。我在那篇序的最后一段写道,尽管张忱石、张逸民两同志和我合编的这部索引,收了八十多种书,书的范围包括正史、唐代的两部诗文总集以及唐人选诗、各种题名录、年表、书目、书画谱、五代十国别史、宋元方志、僧传与释氏书目录等,但如果要全面查阅唐五代人物的事迹,这部索引收录的范围就要大大扩大。在  相似文献   
46.
47.
1958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当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齐燕铭同志即担任古籍小组组长。那时的小组成员,大约将近二十人,有范文澜、翦伯赞、陈寅恪、陈垣、郑振铎、顾颉刚、冯友兰等,人数虽不多,却都是国内外著名的第一流学者。我从1958年夏天起由商务印书馆古籍编辑室调至中华书局,那时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金灿然同志也即古籍小组成员。作为古籍整理出版的专业出版社,那时的中华书局可以说是在齐燕铭同志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的,金灿然同志就中华书局的总体规划以及某些具体选题,都经常向齐燕铭同志请示,燕铭同志也时常写信给灿然…  相似文献   
4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不自量力,曾连续应嘱,为学界友人的专著作序。首次所作的,是我的师友、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贻掀教授的《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后有几位比我年龄稍大、可称为我之学兄的,如南开大学中文系罗宗强教授《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相似文献   
49.
1991年冬至1992年春,在匡亚明同志领导下,我曾参与制订全国占籍整理出版“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当时江苏占籍出版社所报的重点项目中,即有吴文治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话全编》。1992年5月,在北京香山B开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全国有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在讨论中,曾有人对书名提出疑问,认为既然所辑大部分并非传统意义中的诗话,而是辑自诗文集、笔记、史书、类书中论诗2语,则似改为“历代诗论”较为合宜。那时规划的修订工作是由我具体主持的。我觉得,这一意见有一定道理,但我总感到,文治先生这样做,对古代文学思想特别…  相似文献   
50.
这部《江湖诗派研究》原是张宏生同志一九八九年的博士毕业论文。论文答辩的时间原定于六月初,在此之前我受程千帆、周勉初先生的邀约,作为论文答辩委员,阅读了正文的大部分章节。但说也奇怪,那时虽然也按下心来读了,但却如四灵之一的赵师秀诗中所说,“慷慨念时事,所惜智者昏”,我当然不在智者之列,但却也昏昏,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读后感,竟茫然一片。时隔数年,这部论文现在作为专著,在我工作的中华书局出版,我这次确实是静下心来通读了全部校样,竟如同读一部从未寓目的新书一般,感到既陌生而亲切,又惊异于论文作者在几年之前对文学史的理解竟已至如此成熟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