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7 毫秒
51.
■:冯先生您好!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您和张笃勤研究员合著的《辛亥首义史》于今年4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这样一个时机问世,可谓意义重大。作为您的晚辈和同事,我曾目睹了您在搜集、整理资料时的细致与艰辛,斟酌、锤炼词句  相似文献   
52.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  相似文献   
53.
神话是初民自然观、社会观的综合与形象的反映,它对后世文化的发展,有着长久的、多侧面的影响。古神话的“补强作用”,是指当某一时代(或某一文化人),由于种种原因,消极颓废的情绪难以收束,这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神话,可  相似文献   
54.
日本幕府使团对太平战事的探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幕末日本对太平天国的关注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并使 1 840年以降西方殖民主义者与清廷的关系发生复杂的格局变化 ,而且其影响也涉及正处在开国之际的日本。江户幕府密切关注的西邻中国发生的大事变 ,继鸦片战争之后 ,便是太平天国与清朝间的战争(简称“太平战事  相似文献   
55.
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思考和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先贤关于必须顺应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的渊渊哲思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思想前导。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消耗的自然资源同时剧增,生态问题日益尖锐。我们应摒弃建立在"人类独尊"观念基础上的以征服自然和征服他人为目的的价值观,进行生态化治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达成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化。为此,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实行生态技术为支撑的绿色生产;二要改变消费方式,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推行简约的低碳生活,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反对过度消费和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耗用。  相似文献   
56.
清末民初,黄遵宪、梁启超、严复、章太炎、孙中山等先进中国人参考日译新名“封建”,初步形成兼容古义与西义的封建观,用以表述中国、日本、欧洲的相关历史时段,较成功地实现了古今“封建”义的承袭与转换、中西义的对接与涵化。由于尚未能做深入的学术论证,清民之际学人的封建观无力抵御后来兴起的强势的泛化封建观。退隐而去,但其包蕴的合理精义,值得我们重温。  相似文献   
57.
晚清经世派官员徐继畲所撰《瀛环志略》厘定一批对译西洋概念的新语,涉及地理、器物、政治等方面名词.成为现代新术语的前身,对传播西学卓有贡献。  相似文献   
58.
大学的天职:为社会培养德业双修人才冯天瑜大学肩负着多方面的社会使命——通过教学工作传播知识;通过科学研究提高现有知识水平;以人才和知识两方面优势向社会提供专家服务,充作公民及政府的智囊,或曰思想库。然而,在这些诸多任务中,大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是培...  相似文献   
59.
萧兵所著《楚辞的文化破译》一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关于楚辞及中国古神话系列研究的集大成式的论著。这部著作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剖析楚辞文本,阐释出其间的史学、美学及文化学内涵,颇见理论功力。  相似文献   
60.
1929-1933年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某些学人不同程度地以欧洲模式裁量中国历史,把中国的中古(秦至清)与西欧中世纪相比附,纳入“封建社会”,导致“封建”概念的泛化。这一学术观点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封土建国),也不符合“封建”的西义(封君建臣),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种泛化封建观却得以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