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的及东方的各文明民族的近代史一再召示:民族传统的反思和人类当代意识的追寻(或曰世界新声的摄取),是建设现代文化的两大依据,是新文化成长的两个相反而又相成的必要条件。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当代意识的追寻有赖于传统的反思;新文化的建构遵循着”文化重演律”得以运行。  相似文献   
2.
我作为一名史学工作者,长期与档案打交道,深感我国的档案工作还比较落后,这与我国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有关.马克思写&;lt;资本论&;gt;,到大英博物馆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这部巨著的完成一靠思辩,二靠档案资料.如果没有大英博物馆提供的兰皮书,马克思要写出&;lt;资本论&;gt;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秦汉至明清,朝野"封建"评议此起彼伏,成为古代政论的重要一支.与此相并行,史家也记载封建故实,如<礼记·王制>多述封建之制;再如东汉班固(32-92年)撰<白虎通义>,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封建"是其考订的重要内容,所列"天子为爵称"、"制爵五等三等之异"、"天子诸侯爵称之异"、"封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①;又如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②.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  相似文献   
4.
置于案头的这部收录丰赡、考订精详的《湖北竹枝词初编》,由人称“武汉通”的徐明庭先生率其助手纂集,辑录上自唐代、下迄民国后期的鄂籍与非鄂籍人士描述湖北的竹枝词4500多首。拜阅一过,直觉神采纷呈,信息量浩大。千百年来怀咏湖北由川形胜、人物流品、百业社情的佳篇妙语,在“竹枝词”名目下竞展英姿,既洋溢着美学欣赏性,又深蕴着广博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清人姚鼐说:“余尝谓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或称义理、考据、词章)姚鼐提及的“义理、考据、词章”三方面,是我近十余年潜心探究,乐此不疲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辛亥首义的业绩,足可垂之青史的,除了党人打响推翻专制帝制第一枪,还有建立湖北军政府,制订、颁行鄂州约法(全称《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在中国乃至亚洲率先实践共和宪政。两者一破、一立,堪称双璧,并辉千秋。  相似文献   
7.
寻根寄语     
冯天瑜 《寻根》2012,(1):2-F0001
  相似文献   
8.
书评,往往是评论他人的著作。著作者囿于自己的意识,渴望获得他人的眼光从外部审视自己的作品。书评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无论多么精彩的书评,都无法还原著作者本人在写作该书时的生动的思想之流以及知识谱系的变化。他的知识产品来自一个秘密的知识作坊,但这个作坊并不对外人开放,外人无缘窥其面目。一部作品问世后,就离开了它的作者,不再受他的约束,而它的生命也恰恰来自别人的阐释,因为阅读行为本身就是阐释行为,但作者永远是其阐释者之一,尽管或许他因蔽于自己的意识而未能成为一个提供更多智力刺激的高明阐释者。读作者关于他的著作的评论,是一种需要冒险的阅读体验,因为此时他带你走进那个秘密作坊。你可能发现你的阐释和他的意图并不重合,这使你沮丧,但另一方面,你完全有理由怀疑作者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意图。临了,你会感叹:一切都是阐释,层层叠叠的阐释,塞满了这个世界。程巍  相似文献   
9.
冯天瑜 《新闻前哨》2008,(11):45-46
楚天都市报的这组报道很有意义。要让武汉完全达到文明城市的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决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战国时荀子认为要讲礼、同时还得重法,目前我们在这两方面都还不够到位。  相似文献   
10.
周制与秦制是中国制度史沿革的两大段落。大体言之,秦汉以降列朝实行秦制,故有“百代皆行秦政法”一说。然汉代在承袭秦制之际,又汲纳周制,复古更化,形成融会周秦、兼采儒法的汉制。汉制一面复用封建性的周制,一面又与其保持距离,向中央集权的秦制靠拢,郡国并行。两汉以降,中国的皇权政治受到天道、祖训、礼制、贵族、官僚制度、宗法绅权及民变等多重因素的制衡,在多数情况下没有演为绝对专制,这是汉制具有再生能力、难以解体的原因所在。然而,这些因素缺乏法制规范和新的社会构想,对皇权的制衡力是有限的。中古以至近古历代帝王的“标准像”是:一手高扬儒学经典,以“仁政”“王道”宣示天下;一手紧握法家利剑,威吓、惩治臣民。“霸王道杂之”诚为汉制帝王术之真谛。正是这种“周表秦里”“儒皮法骨”的汉制传承两千年。因而中古、近古制度史当用“百代皆行汉政法”概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