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3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于 1928-1935年主要从事英译汉,他主要以西方人的目光向中国传送西方文明,进行语言研究方面的变革,1935-1940年转为汉译英.自1930年起,林语堂采用英文改写或英文创作的方式对外译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2.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商家子弟,17岁考取秀才,连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从封建翰林成长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毛泽东誉之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林语堂(1895~1976)生于福建龙溪  相似文献   
33.
林语堂(1895—1976),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国学大师,又被称为"幽默大师"。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的"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被演讲"趣闻幽默大师林语堂对演讲特别重视。他喜欢演讲,但反对令人措手不及的临时演讲。有一次,他真的遇到了这种事。与大学生们共进午餐后,校长临时请他对学生讲几句话。林语堂十分为难,即景生情,他说:"诸位,我讲一个小笑话,  相似文献   
34.
"五四"以降,面对东、西方文化问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多持文化激进主义,而文化保守主义者也不乏其人。林语堂的世界文化建构独具一格,且对今天的文化发展仍有重大意义。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在儒、释、道以及基督教之间优游自如,融会贯通,看似"矛盾"的思想表层下,是对"上帝的父性"的坚信及对生命精神价值的丰富和永恒的坚定追求。他通过人文主义思想这个"筏子"渡过迷津,孜孜以求个体的精神自由与道德完善,并将现代基督教人学精神引入到自己的文化构想中,力图建立一种理想的个人主义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35.
说到中国现代的幽默大师,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鲁迅、林语堂、老舍、梁实秋、钱钟书。但这几位公认的幽默大师里,我对鲁迅是颇有微词的。不错,鲁迅先生写的文章犀利老到,往往对人类的劣根性洞若观火之后能做到一语破的,大有尼采一句话顶别人一本书的本事。但是,鲁迅的讽刺与夸张都显得太严肃、深刻与辞严色厉。  相似文献   
36.
林语堂的翻译改写策略得到了目的语读者的广泛接受,使一系列中国文学文化作品走进西方文化。他的原文文本选择别具匠心,指向了一系列倡导性灵、闲适、幽默的中国文史哲作品,同时采用了翻译改写策略,满足了目的语的读者期待,其译本一再登上西方主流媒体畅销书的榜单。林语堂介绍中国文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当下为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选择适合"走出去"的文本;其次要突破传统翻译观对忠实对等的过分强调,采用形式上归化与文化上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7.
该文选取林语堂《啼笑皆非》自译文本,从翻译伦理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自译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审视其自译行为。研究发现,启民兴国的伦理观促使其选择《啼笑皆非》为自译文本的动因。在处理语言层面的问题时,他主要遵从切斯特曼伦理模式中的规范伦理;处理文化因素时,主要遵从交际伦理;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摆脱对原文刻板"忠实"的束缚,使译作在译文语境中再现原作的精神,实现译文达意传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38.
姜秋霞提出的“格式塔意象”语言转换模式虽然实现了格式塔心理学与翻译美学的完美结合,却没有规定格式塔意象图式的具体构建细节。通过对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本进行多角度的细致剖析,笔者发现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过程涉及受众主体的审美心理和译者自身的认知结构,源文本格式塔质的还原程度与语言节奏的审美功能、文化距离的动态平衡及整体意象的对等转换密切相关,从认知层面对格式塔意象进行细节描述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一、前言背诵是许多中国的优秀英语学习者都曾经用过或主张使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林语堂、赵世开、许国璋等许多语言界的老前辈都认为背诵对英语学习有好处。尽管如此,背诵有利于英语学习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具体实施背诵策略,教师应该怎样管理监督,背诵什么材料对学生最有帮助等等问题都有待于人们进行科学的探讨。本文将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一学期的实验过程中,就背诵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完成了学生的背书成绩与其学习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科学地说明了背诵确实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40.
后台朋友     
友情是心灵的休息地,真正的友情只能用心体会、用爱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