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3845篇
科学研究   185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779篇
综合类   572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87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职文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职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及早开展职业规划,增长补短,转变就业观念,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突破高职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瓶颈.  相似文献   
52.
This ethnographic study examines the practice of Aikido, a martial art style originating from Japan, by a community of non-Japanese practitioners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recounts the second nature-making of the art's skillful responsiveness as a thing to be explained from the ground, rather than leaving its cultural dynamics and their appropriative relations unchallenged as a relatively homogenous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increased contact. In the case of Shining Energy (a pseudonym), the “taking” of another's cultural elements and “making” it a fully habituated and naturalized way of moving and being (second nature) are predicated on geo-making, the production of ontologizing resources (first nature) that enable culturally sanctioned modes of somatic engagements with the world. The process of appropriating Aikido entails an inversion between the figure and ground that foregrounds the geo-making of the ground/field for activity itself.  相似文献   
53.
1985年以后,“朦胧诗人”逐渐引退,“朦胧诗”的单向度写作已经不再为更年轻诗人所满足。随着国人艺术观念的解放,诗歌写作风格也日趋多样。以时间为标志的“第三代”、“70后”、“中间代”、“80后”和以作品价值取向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写作”、“民间立场”、“下半身”等命名相继出现;各种写作潮流之间分野日益明显,并引发多次论争;民刊的日益兴盛与互联网的出现,使诗歌写作和发表打破了以前官办刊物的垄断地位。这一切,使近20年来的中国诗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4.
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综合文科教育作为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条件下 ,因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才的流动性 ,该专业必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5.
张清水不仅搜集与整理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作品,而且还对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56.
通过构建影响因素量表,提供可供参考的影响因素体系,指导民俗体育的实践,推进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形成探索民俗体育发展的共识、方法。建立SEM模型,并经过多次修正,判断影响因素的合理性、科学性,得出:民俗体育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其现代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引导"管理者认知",推进"项目价值探索",赢取"学校支持";"源自于民间-发展于高校-回馈于社会"——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民俗体育"软着陆";回归身体价值本质探索民俗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7.
晚清民间教育在官学教育改革的积极影响下,通过书院改学堂、私塾改良等措施,开始了自身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58.
从非洲文化的角度介绍“非洲武技”(或“非洲武艺”)的概念,描述非洲人对格斗术的理解并提出“非洲武技”的“武、巫、舞”概念,即将格斗、巫术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视为“非洲武技”的核心。另外,简要对比非洲武技与中国武术两个概念,以显出二者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便于促进中非文化理解。最后简单介绍了“非洲武技”中比较为有代表性的格斗术如Engolo、Dambe、Laamb、Donga以及 Zulu Stick Fighting(祖鲁棍法)。  相似文献   
59.
研究目的:更好地推动苍溪县民俗文化的发展。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结果和结论:苍溪县民俗文化活动有游百病、中秋送瓜、行香琐记、山乡栽秧酒等民俗活动,民俗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社会环境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苍溪县民俗文化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民俗文化底蕴的挖掘、整理、保存和研究提炼,提高民众对民俗活动的认识不断加强,进行良性的变异的建议,旨在促进苍溪县民俗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0.
运用文化学的知识,通过文献、逻辑等方法分析武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认为:乡村武术文化建设在文化寻根热潮、文化多样化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具有一定机遇;在多种文化形态进入、多种娱乐方式兴起、标准化与差异化的矛盾、物欲横流的享乐社会等方面具有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