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469篇
科学研究   260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36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期望匹配度对个体效能变量的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勉  张德  于丹 《预测》2003,22(4):16-21,15
人-组织匹配的观点被用来解释个体效能变量,期望匹配度被作为衡量人-组织匹配的指标。研究以来自西安的742名企业雇员为样本,主要发现期望匹配度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和离职意向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赫施的意图论从容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决定文本意义的是作者意图,他提出了两个关键的词,即意义和意味,实际上这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对话和调和。在新的解释学视野中,他的关于解释有效性的自身限度的问题是有启示意义的。在对话的语境中,如何通过作者意图达到一种客观有效的释义,作者意图与读者意图之间如何调和,这些自然成为一个颇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93.
阿伦特通过研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提出了理解康德“人是什么”一问的三种思路,即永久进步的人类总体,具有道德尊严的理性存在者(单数的人),以及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以相互交往为目的的人(复数的人)。这三种思路也可用于研究《康德论教育》。按照这一线索,《康德论教育》既是关于人类发展其自身的全部自然禀赋的教育设想.也通向成年人的自我教育或自我启蒙,最后又落脚到旨在将成长着的一代培养为“自由行动者”的集体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94.
功能主义者认为目的是指导所有翻译过程的主要原则。目的不同,译文将截然不同。笔者认为译者努力想达到的任何效果都可称为广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反腐小说创作者对创作动机、价值理念等追求,产生了对其特定内容的特殊命名。评论界关注不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在“文学”和“政治”之间游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怪诞”是一种美。这种美尽管从未占据主导地位 ,但它却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潜流 ,而且源远流长。陈老莲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同其绘画艺术及其人物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无疑是与其“怪诞”的画风密不可分的。陈老莲人物画“怪诞”的造型特征 ,具有特别的形式美感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7.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ystem (IS) service, especially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VLC) services. Following the IS success model and IS post-acceptance model,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determinants of users’ intention to continue using VLCs’ serv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including perceived information quality (completeness, relevance and timeless) together with perceived interaction quality (responsiveness and connectedness) and focuses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usage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are empirically validated by using the responses received from a survey of 313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search model is assessed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rceived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perceived interaction quality can directly affect perceived usefulness (PU), perceived satisfaction and ultimately determine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In addition, the findings verify that usage experience plays an important moderating role. The impact of PU 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is greater for low-experience users. In contrast,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satisfaction and interaction satisfaction on continuance intention is greater for high-experience users.  相似文献   
98.
特定言语行为意图与特定言语行为条件构成特定言语行为类型,每个言语行为类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模式。但某类言语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其构成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而带来了话语模式的变化,产生话语模式变式。  相似文献   
99.
影响委婉语解读的认知语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委婉语的解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尝试从语用意图的可及性、语境知识的共享度、语用推理过程及隐喻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委婉语解读的认知语用因素,以期交际者能正确解读委婉语,成功地利用委婉语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00.
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倦怠与离职倾向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教师的职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外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及离职倾向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我国高校教师管理与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