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2095篇
科学研究   144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77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99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当今社会发展中,"赋能"一词备受关注,赋予个体能量,使个体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学校需要给教师赋能,教师需要给学生赋能,传统式的"家长制"已不再受推崇,人们更期待的是自我效能感,是心理赋能带来的内在动机,赋能自我会带来正面影响,这也是社会各个方面以及学校管理中都需求的因素。  相似文献   
42.
高平陵之变结束了原来意义上的“七贤”林下之游 ,这时由嵇康、向秀、吕安三人结成的新的关系较前密切的集团可以称为“竹林后三贤”。三贤思想不尽相同 ,作风尤有差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嵇康、吕安被杀 ,从此向秀失图 ,被迫出仕 ,他的《思旧赋》彻底结束了文学史上的竹林时代  相似文献   
43.
王叔新 《台州学院学报》2006,28(5):89-92,96
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具有丰赡而深远的社会美意义,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屈原人生修养的不倦追求,美政是屈原毕生奋斗的目标。历史上的圣君和贤臣是屈原心目中的美人,他们的大治社会是屈原衷心向往的美政蓝图。对社会政治进行审美评价和构建是屈原对美学理论发展的杰出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共收录苏轼的作品有:词<念奴娇·赤肇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文<石钟山记><前赤壁赋>.  相似文献   
45.
1993年3月汉墓新出土的《神乌赋》出自下层知识分子之手,是根据民间故事形式改写而成的。从其产地历史上民间歌舞之盛、采用四言式早期民间韵语形式、以骚体结语来阐明主旨三方面,可以看出其民间故事赋的显明特征。《神乌赋》的出土,填补了汉代民间故事赋的空白,同时也说明敦煌《燕子赋》一类的俗赋,是自有它的源头和传承系统的。它是民间禽兽杂赋的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46.
清代赋论提出了赋家的道德、学问、艺术修养与赋品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人品与赋品有时是统一的,有时是背反的,需要针对特定作家作品具体分析。强调“要作风雅之赋,先作风雅之人”,“赋的根柢工夫,不在赋内而在赋外”。在艺术修养方面,提出了“清秀、洒脱、庄雅、古致”四种审美品格,对古理论家姚鼐的“阳刚阴柔”之说,有所补充。研究清代人论“赋家的修养与赋作的品格”问题,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学理论批评史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学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7.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前人有爱情和比兴 即以美人比史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话。事实上,在《闲情赋》的一开始,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生出了一个个胆新奇的幻想,这就是著名的“十愿”。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赋的绝大部分篇幅实际上是“荡以思虑”,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而“终归闲正”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8.
诗人之赋 ,盛誉洪州地势之雄、人物之盛、秋景之丽、名阁之壮 ,不仅在记实 ,而更在借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绝妙音画。写景状物 ,叙事述愫 ,深得曲致之美 ;视角转换 ,体物情深 ,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趣。壮阔的气象 ,深远的意境 ,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词感人至深 ,使读者在对历史和世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 ,于视听交感中提升人格境界 ,于雄快豁达之中欣得深远跌宕之神  相似文献   
49.
关于汉赋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均未切中要害。通过考察比较发现,汉代散体大赋和纵横家散在创作动机、叙述角度、结构布局及其思想倾向、体特点等诸多方面均存在极大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笔认为先秦纵横家散才是汉赋的主要渊源。  相似文献   
50.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最基本的诗歌观念。毛泽东认为“诗要用形象思维”,而“比”、“兴”与“赋”则是形象思维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深刻地揭示了诗歌创作的特殊规律。“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摆正了新诗和旧诗的地位和关系,把“五四”以来新旧两种诗体从历史性的对立引向了现实的协调发展,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