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40篇
  免费   739篇
  国内免费   923篇
教育   53358篇
科学研究   11288篇
各国文化   100篇
体育   2018篇
综合类   1764篇
文化理论   430篇
信息传播   6144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1191篇
  2022年   725篇
  2021年   1069篇
  2020年   1140篇
  2019年   1171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1107篇
  2015年   1705篇
  2014年   5044篇
  2013年   4606篇
  2012年   5552篇
  2011年   6697篇
  2010年   5744篇
  2009年   6066篇
  2008年   6752篇
  2007年   5297篇
  2006年   3987篇
  2005年   3732篇
  2004年   2874篇
  2003年   2115篇
  2002年   1628篇
  2001年   1466篇
  2000年   1284篇
  1999年   499篇
  1998年   377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7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99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即除了科学知识外,还要强调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互相渗透和集合等,这就是当前愈来愈强调的科学素质教育。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科学素质是当代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夏令营作为科普活动的一种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绿色升学率     
看到过一篇章《欧美下功夫提升竞争力》,副标题是:投巨资培养创造型人才,用绿色GDP衡量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在遭遇GDP增长困境之后.掀起了寻找新的发展标准的热潮。1989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利首次提出“绿色GDP”概念。它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1997年,世界银行正式推出“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十六大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改变在经济建设中单纯追求高耗低效GDP的倾向,保护生态环境,强调可持续发展.顺应了国际的潮流。  相似文献   
993.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科学素养的培育必须从小抓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小学开设科学课,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的开设需要科学教师,但目前许多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科学教师,科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加强高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是目前高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者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教育调研、问卷调查等途径,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高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院校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但高职院校现有的办学力量不强,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因此,高职院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实践性课题。在这改革中,把握形势、深入剖析、明确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是前提。定编定岗、全员聘任、建立科学用人机制是关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强化科学分配机制是核心。  相似文献   
995.
作为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史上的筚路蓝缕之作,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循沿康德及新康德派的那笃尔的哲学思想,批评性地介绍了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并对当时的教育学界中的一些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富有时代气息的思考,其中若干观点至今仍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文摘     
人才供求态势逆转呼唤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校连续八年的扩招,市场上人才供应态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专业人才供大于求,导致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要扭转这种态势,高等教育有必要根据市场需求相应调整结构。——胡晋杰摘自《人民网》“和谐社会”溯源于语和、刘志松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和”,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指乐器和声音的相应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以及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谐”,本指音韵和洽,引申为协调关系或适当状态。“和”、“谐”合用表达了人们对匀称、适…  相似文献   
997.
科学课程改革进入第3个年头,先后有5套《科学》教材在全国试用,使用《科学》教材的孩子已经占同龄儿童的50%。教材的编者和试教者都有许多感受和困惑,很希望有一个交流和研讨的饥会。  相似文献   
998.
人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修养锻炼而逐渐形成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它包括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生理素质等,是人们气质、能力、品质诸要素的总和。我们的职工要想在21世纪中,经济生活上拥有自己的份额,政治生活上拥有参政议政的能力,文化时尚上拥有一席之地,重要的是自己强大起来,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在人格、知识上、智慧、实力上使自己加倍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深化“职工素质工程”,尽快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培…  相似文献   
99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计算机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计 算机应用已遍及我国国民经济与社 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对人们的生 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 变革。掌握应用计算机是科学发展 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然 而,在计算机教学中却存在重简单 技术传授、忽视计算机文化知识教 学这个倾向。怎样才能扭转这一局 面呢?  相似文献   
1000.
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定义和内涵两个角度对科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科学既是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科学活动的过程和科学活动的结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作为探究与思维的科学、作为态度与精神的科学、作为知识与能力的科学是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体现。在对科学本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