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20世纪初,梁启超通过对德国政治学家伯伦知理的介绍,接受了近代欧洲的国家主义思想的影响。他的新民思想也受到国家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从新民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立论依据和主要内容看到这种影响。国家主义思想对于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固然是他政治上倒退的重要思想根源,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的新民思想却对中国近代文化启蒙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啊!快去做工呵!……又一批入会的成员,来自北大新潮社。新潮社以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和徐彦之为几大发起人。1918年10月13日,在北大沙滩红楼,21名青年齐聚一堂,决心创办  相似文献   
53.
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知识分子文化始终是处在国家主义文化和无政府主义文化之间的夹缝中,并受到从两个方面来的排挤和压制的文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自身也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种思想倾向,但它们从根本上不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是两种知识分子文化形态,这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带来了复杂性和艰难性.加强文化选择的自觉性,并且自觉承担自己所选择的文化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尽量克服自我文化选择的盲目性,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4.
杨峥 《培训与研究》2007,24(1):67-69
作为中国近代法学的开创者之一的梁启超,其对西方宪政理念的中国化改造可谓独树一帜。他的国体与政体理论、国家主义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权力制衡理论对近代中国的宪政实践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宪政文化的国家主义观也体现出他的历史的局限性,并为后世学者所诟病。  相似文献   
55.
正我总是讲,大学应该是最为民主的地方。为什么呢?我们刚才三位老师说我们是大佬,实际上就是年纪比较大些,三个中间我又最老,但是在大学中,这些年轻老师在他们的专业范围内,我就不如他们。所以说,这个地方最为民主的,就是没有大小之分,也没有权威之分,大家各有专长。我想简单地讲两点,讲点感想。李磊老师从这样一个国家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特别是历史和现实的纠结来阐释的。在后面一部分谈的是这种国家是如何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和它的证明手段的。瞿骏老师说的差序格局中的国  相似文献   
56.
以钱承旦先生提出的“反现代化”理论假设为基础,提出举国体制“反现代化”的命题假设,通过分析举国体制与国家主义国家主义与反现代化的逻辑关系,以及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来论证举国体制的“反现代化”之嫌。与此同时,还对举国体制改革与反现代化关系进行辨析,目的在于通过对举国体制的反思,对中国竞技体育现代化进行监督和矫正。  相似文献   
57.
王光祈和左舜生二人虽然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却保持了终生的友谊。维系友谊的一是对彼此品性的欣赏,二是共同的信念,即始终坚持爱国、救国。  相似文献   
58.
殖民地史学尽管与美国史学有着地域和时间上的延续性,但是它却与欧洲史学是个自然的同一体,这是因为无论从殖民地的社会环境、历史写作者本身还是写作目的来看,都与英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之间区别甚于联系,如果说二者之间有何联系的话,确切地说,应该是前世与今生的关系。美国独特的国家主义不仅是美国史学得以产生的催化剂,而且还成为美国史学传统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美国史学与共和国同生共长,从而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日本近代化精神动力的考察,寻找支撑日本近代化成功的精神要素。指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国家主义就是日本近代化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0.
贾玉超 《教育学报》2012,8(6):52-60
教育中存在的"国家主义问题"是不同国家遭遇功利教育的共同根源,要克服功利教育就需要一种明确支持合理分配教育权威以及确定国家干预教育的合理限度的民主教育理论。杜威的民主教育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教育中的"国家主义问题",但他并未为教育权威的分配提供具体见解;努斯鲍姆声称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是,功利教育必须向民主教育转型,但遗憾的是,她并未在学理上分析这一转型的涵义、机制以及可能性;古特曼的审议民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权威在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庭等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成为可能,并且支持就教育公共事务相关的道德分歧以公民审议的方式达成各方都可接受的公平条款和原则,从而避免教育中过度的国家主义问题。但是,他(她)们的理论都没有彻底解决"国家主义教育之合理事实"与"作为目的的教育之光辉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