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4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说到底是物质利益与精神动力如何互动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利益的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之上。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价值认同是个人的合法利益。从行为主体、行为领域和行为本身来看,价值理性道德和工具理性道德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尊重公民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要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法治与道德各自的特性及其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内在联系。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法治的“硬”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软”实力的调节。只有把这种“刀”与“菊”的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既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又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3.
“我→你”存在关系中的道德作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道德状况的恶劣,在于越来越多的"我"信守"他→社会"式行动模式和道德评价模式,使我的道德不在场,由此形成我对道德的不作为,这种不作为行为本质上是我对我之存在故乡和生存家园的放逐。改变这种道德状况的有效途径是重建我的道德,使我重返以"我→你"为原初存在结构的关系世界,重建以我与自然、我与人、我与精神实体为三维向度的生存家园。我的道德的重建的主体前提是重塑我的道德意识、明朗我的道德态度、明确我的道德责任,形成我的道德在场坚守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展开道德作为;我的道德作为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所不欲勿施于你,我之所欲亦施于你;我欲立而立你,我欲达而达你。  相似文献   
64.
囿于转型期社会状态的复杂性与学人思想认识的差异性,人们在讨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上,常常有着见仁见智的理解。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决定了道德伦理需要的现实性基础。因而,持续有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借鉴人类历史上丰厚的和谐思想资源,赋予新的内涵并加以发展,以增强与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精神,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手段。  相似文献   
65.
《增广贤文》是文人士大夫将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曲小说中的有关传统道德思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言论结合生活实际而改写的格言集,用通俗化的形式将传统道德普及到民间。该书宣传的一些具有稳定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失的,它对当今的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6.
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地名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6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新发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应当重视社会大环境建设,也要对大学生成长小环境道德建设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小环境中如班级、宿舍、社团的道德文化尚存在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并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  相似文献   
68.
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善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69.
综观历史,学者研究道德情感的培养时往往只注重学生情感或学生道德感,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主体,他的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教师情感对学生道德发展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丘威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3):107-111
本文提出了网络道德基本内涵及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认为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的新课题和计算机网络中不道德问题对高校德育工作可能引发的新难题,提出计算机网络道德的教育与管理对高校德育工作新要求,初步探讨我国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教育和引导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