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6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教育   28897篇
科学研究   233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717篇
综合类   1510篇
文化理论   126篇
信息传播   1454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746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670篇
  2020年   707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587篇
  2016年   913篇
  2015年   1487篇
  2014年   3654篇
  2013年   2353篇
  2012年   2768篇
  2011年   2854篇
  2010年   2578篇
  2009年   2527篇
  2008年   2804篇
  2007年   2103篇
  2006年   1649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059篇
  2003年   998篇
  2002年   762篇
  2001年   613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在分析认知方式,研究学生不同认知方式特点的基础上,说明了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学生的认知方式与专业分化和职业选择、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活动、学生的认知方式与社交技能和人缘关系以及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教学管理策略等。  相似文献   
42.
最大摄氧量(VO2max)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工作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有氧能力对于冲刺快跑过程中增加有氧代谢的能量释放,迅速使高能磷酸化合物实现有氧再合成,以及迅速消除非乳酸性氧债,延缓疲劳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荆冬青 《中华武术》2001,(12):33-33
一、在各个环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中,不断加快发展自身的主动性。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导向功能。其中,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索的时间,  相似文献   
44.
45.
46.
本文初探精神支柱的内涵、外延、方向性及英启示。重点研究精神支柱的方向性,即正、负向精神支柱。同时考察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一个中阃过渡状态,即中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7.
以往,人们对恢复的认识不够,注意力大多放在了对训练负荷的研究上,却忽视了训练后的恢复。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负荷只是训练全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才构成了训练的全过程。负荷不是训练的目的,它只是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诱导因素,也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所必备的条件。而恢复不仅是为了补偿负荷所消耗的那部分能量,以求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尽可能大的超量恢复,以求获得更多的物质再生。所以说恢复与负荷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田园 《河北教育》2004,(7):91-91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多的工作负荷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教学与生存的压力使得许多教师出现不良的情绪。教师带着情绪进行教学工作,或者是由于情绪失控引发过度惩罚学生等过激行为,必然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9.
思想如清泉     
一部中外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史。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哪一位名垂青史的教育家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思想如清泉,流淌在教育史的长河里,凭借着自身特有的魅力,在教育者的心底不息地涌动:有时是无声的,悄然氤氲着;有时是有声的,激荡着沉寂已久的心,让胸臆间飘扬起泉响水声。  相似文献   
50.
本实验采用北京搏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 D 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以不同强度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如何通过科学身体锻炼以提高大学生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锻炼强度对男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