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62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
雪漠的小说以对西北农民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而体现出它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农民的日常生活常态、人与环境的关系、离土的挣扎与无奈的回归等的叙事,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上展示了农民艰难活着的生存境遇和现实命运,这在当下的文学表现中无疑彰显了一种可贵的现实精神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3.
李天辉 《双语学习》2007,(5M):19-20
看到西方学术之风席卷全国,所有的大学都采取西方教学模式,我只想说该停停了。也许我们的东西也很好,不比别人的差。照这样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会被西方文化同化.  相似文献   
24.
中国现代学一直在现实之中而不怎么在学之中,进入市场化年代后,适应与追随现实的“载道”传统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学具有本质性和整体性一致,它们都较多关注现实而较少关注学自身,较多关注学与现实的直接性关系而较少关注学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学通常被作为一种现实现象来阅读,学成为现实的直接展开,多元的个体性学在艺术对现实的追随立场上统一起来。追随现实的标志性特点是以时间对学命名,一波波代际名称代替了学现象,不同时间的同一写作只能以时间区别便证明了学意义的匮乏,对现实的追随使写作变成了时装表演,而且越来越像商业广告。学以启蒙现代化的沉重而变成追随市场化的轻松,各种现实性的学时尚标志中已很难见到学品性。  相似文献   
25.
试论周恩来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勤于总结革命经验,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理论建树.他将长期革命生涯中积累的感知和理念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明周恩来哲学思想,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6.
《木摇马上的赢家》写于20世纪20年代工业文明高度发达时期,故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正是人的善良与美好的本性在工业社会被扭曲的客观现实及其可怕后果.作者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创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并佐以一定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技巧,通过对悲剧产生的自然环境、木摇马的“信息”的描写以及标题中反语的运用,来完成对主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7.
消解主体间性教育的内在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教育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困境,体现出一种不充分的主体间性关系,为了消解主体闻性教育在实践中存在的内在困境,我们应从尊重并提升学生的前理解、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实践性关往、保留学生的差异性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2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estifies that two American characters,Jay Gatsby and Forrest Gump are the personific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different times.In their stories,the two American people are different from people around them in that they have undying affection for their beloved and that they never give up their dreams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situation is.The paper combin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two characters’ own experience,to analyze the two romantic dreamers in the cruel reality and reveal that people of dreams can achieve greatness.  相似文献   
29.
大学公共英语ESP转向困境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大学英语课程从EGP定位转向ESP方向的呼吁高涨,但后大学公共英语时代依旧陷入ESP课程方向性迷失的困境: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缺陷、学者对ESP课程体系建构的异议、多元且权威的评价标准缺失、ESP师资和教材的匮乏等导致大学英语课程从EGP转向ESP迟滞不前。因此,尽早对ESP体系建构形成可操作性统一认识,重新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多元且权威的评价标准,加大ESP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的力度,构建以ESP为主的大学英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0.
八集电视纪录片《水问》是纪录片转向现实题材的新探索。社会价值使一部纪录片具有影响力,而《水问》艺术价值的大小则决定它的感染力的强弱。《水问》的出现实际是现实题材纪录片社会价值取向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