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0370篇
科学研究   72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767篇
综合类   323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69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1189篇
  2013年   865篇
  2012年   1025篇
  2011年   1091篇
  2010年   999篇
  2009年   931篇
  2008年   1078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影响学生体育课学习情绪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学生的学习情绪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如何使学生学习与练习情绪向积极方面发展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此 ,对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 ,如何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消除消极情绪 ,针对学生情绪表现采取有效对策 ,以便有效控制教学 ,使体育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2.
73.
体育考生考前心理焦虑及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考生心理焦虑是指考生在训练与加试中对当前现状,或者所预计的结果于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担忧倾向。考生适当的焦虑可以激起其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进一步力求达到某种目标。但如果考生对预计到的威胁产生过度担忧和过分的恐惧,往往会夸大比赛的困难程度,不利于成功地参加考试。其表现是,时常伴有紧张、不安、惧怕、忧虑、神经过敏等心理症状,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一系列生理反应等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74.
慎对焦虑--关注新闻工作者职业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工作的特点使新闻工作较其它行业的人更易产生焦虑情绪。焦虑处理不当,会让人长期处于一种紧张、骚动不安之中,使其感到精疲力竭,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5.
运动员在比赛中,其运动行为要受到他们在比赛中心理变化的制约。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处于领先、落后或相持阶段时,其心理状态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从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行为发生变化,这将对比赛进程和比赛结果产生影响。主要对体育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处于比分领先、落后、相持阶段的一般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控制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76.
论超弱情绪     
超弱情绪是高度放松而低度激活的生理模式和与之一致的平衡、适意和弱化的认知模式相匹配的松静情绪体验。它有三个层次:平静、入静和入定,它和应激是同一维度上相对应的两极,研究它有更深远的医疗和保健意义。超弱情绪属于一种刺激——负反应循环模式,是刺激集合——中介手段——负反应三环节的宏观循环与身心二重因素的微观循环有机结合的动态过程。超弱情绪还有一系列脑电、心电、血乳酸盐浓度等生理反应的测量依据。  相似文献   
77.
作为在养育子女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失调综合征,母亲养育倦怠可能会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研究以636名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考察母亲养育倦怠对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养育倦怠显著负向预测幼儿情绪能力发展;感知协同支持是母亲养育倦怠与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中介变量;母亲的正念养育调节感知协同支持与幼儿情绪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家庭、幼儿园及社会应构建共建共享的协同育人新格局,通过遵循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规律,为母亲提供心理支持,发挥正念养育的积极作用来缓冲其养育倦怠水平,为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78.
话题描述中“乐乐有时会模仿一些不良行为”,然而,这些行为真的不良吗?跑动、在地上爬、喊叫等行为本身对幼儿的动作发展和情绪表达是有所助益的,或许只是在成人视角下和安静的情境中才显示出“不良”。因此,不良并非行为本身具有的属性,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和所处的情境。在成人控制的世界里,儿童的很多行为会被贴上“不良”的标签并且遭到压制,然而正是这种不被允许会让幼儿对此感到新鲜,甚至想要打破禁忌。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疫情防控影响下“守门人”培训与生命意义、孤独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508名高校心理委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守门人”培训与生命意义显著正相关(r=0.12,P<0.01),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16,P<0.05),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31,p<0.01);生命意义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39,P<0.01),与抑郁情绪显著负相关(r=-0.33,P<0.01);孤独感与抑郁情绪显著正相关(r=0.64,P<0.01)。生命意义与孤独感在“守门人”培训与抑郁情绪中起链式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2.37%。结论:“守门人”培训可直接减少疫情防控下的抑郁情绪,也可通过生命意义和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疫情防控下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表情包的符号属性与情感表达特点出发,结合认知语境的相关知识论述了表情包影响文字解码的内在逻辑。表情包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在情绪表达方面形象直观且具有冲击力,相对于具有逻辑抽象特点的文字来说往往更能抓住解码者的眼球,表情包的情绪表达以及人们对表情包的基本认知影响着交流主体认知语境假设的构建,奠定解码基调,从而影响文字文本的解码。理清这一逻辑对于理解表情包在现实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更进一步理解表情包对网络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