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很多学校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也逐渐成为教师日常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即使整个  相似文献   
42.
不久前,看到杨咏梅老师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你的教育生态了吗?》感触颇深。文中指出:如果我们还不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无视孩子的个体需求而进行过度开发,就必将付出比破坏自然生态更大的代价。说得真好!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很多老师可能只  相似文献   
43.
教育评价划分为形成性教育评价和终结性教育评价两大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形成性教学评价的深化和发展,比原始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更加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综合实践课发展性教学评价就是一种形成性教学评价,它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主张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一、学习计量的有关知识  师:课前,杨老师让大家回去查阅资料,了解计量的有关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量 ?什么是计量 ?计量是怎样产生的 ?  生甲:我查到了什么是量。现实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快慢等属性就叫做量。例如:一个国家土地面积的大小,一条河流的长度,水位的高低,一匹马奔跑的速度,一个物体的重量都是量。  生乙:我查到了什么是计量。  把一个未知量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叫做计量。例如用天平称硬币的重量、用卷尺量竹竿的长度、用跑表计百米跑的时间的过程就是计量。  生丙:我查到的是计…  相似文献   
45.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素养已成为人们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设计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的重要一环。本文中的设计是指在劳技课中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的思维、创作活动,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设计能力,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6.
高校办公室是学校管理的综合协调办事机构,是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是学校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承担着参与党务、协调校务、做好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体制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办公室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办公室工作效能是当前高校办公室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重点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如何更好的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7.
"明德讲堂"栏目尊敬的各位读者,大家好!明德讲堂在新的一年又与大家见面了,作为该栏目的负责人,在这里与各位读者一同走进"明德讲堂",了解一下明德讲堂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48.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意义深远,为后世人们研究中原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依据,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分析河洛文化人文传播、商业传播、文娱传播的传统路径,探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河洛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从而探析河洛文化利用融媒体优势、强化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使河洛文化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校训,是学校办学宗旨的体现,它反映了学校特色及校风的基本内容;校徽,则是学校的标志,学校荣誉的象征。制定和阐明校训、校徽,坚持对师生进行校训、校徽教育,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形成良好校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0.
一、“小”与“大”的关系小学生年龄还“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门“大”课程。这门新课程范围广、要求高,且学生对有些领域较为陌生。比如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而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学生与课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适合学校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拿《认识粮食》来说,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学生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对粮食制品自然十分熟悉,他们感觉到这些东西时刻都在身边,只是没有仔细研究与发现;又如《菊乡茶韵》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