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必修课程(一)中设置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又在选修课程(二)中设置了“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专题,于是“代议制”便成为高中政治史(政治文明史)教学的关键词语和核心概念之一。代议制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历史教科书就应科学阐释,历史教师就应准确讲述,高中学生就应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讲述1936年的中国历史时,都毫无例外地聚焦于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从政治史的角度看,由于西安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时局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倍受重视,理所当然。不过笔者近来在查阅中国近代史研究新著述,了解中国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 ,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自然有其起点 ,有其开始的时间。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 ,此次科技革命开始或者说兴起于2 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现行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的高初中历史教科书 )均持此说。应该说 ,这种说法是不错的。但是 ,在重视思维精确性的今天 ,把一次科技革命的起点定在一二十年这么长的一个时间区间里 ,难免给人以较为粗疏的感觉。有鉴于此 ,近年 ,一些研究者指出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2 0世纪 40年代。如由李植木丹等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2 0世纪世界史》中便…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反法西斯同盟共召开了九次国际会议。在这些会议中 ,194 5年 2月 4~ 12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在雅尔塔会议期间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围绕德国、联合国、东欧和远东四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 ,达成一系列协议。其中 ,在联合国问题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结果是确立了“雅尔塔公式” ;在远东问题上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签署了“雅尔塔密约”。明确“雅尔塔公式”的含义 ,弄清“雅尔塔密约”的内容与性质 ,对于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实质与历史地位至关重要。故本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人民教…  相似文献   
5.
王新波  叶夏 《中国德育》2011,(5):40-41,44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1]。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  相似文献   
6.
被西方誉为“美国国父”的乔治·华盛顿 ,是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作为正面指导国家前进的一位开国元勋 ,受命于美利坚民族危难之际 ,执政于合众国初创之时。在美利坚民族由争取独立的革命战争转变为百废俱兴的和平建国时期 ,由君主政体转变为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历史转折点上 ,华盛顿被人民推上历史舞台克尽厥职。”(余志森《华盛顿评传·序言》)在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 ,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 ,对于华盛顿的军事才能及其在独立战争中建立的赫赫战功 ,向来是重视的。但对他的政治活动 ,尤其是独立战争胜利后为实…  相似文献   
7.
“先让学校幸福起来的区域教育创新工程”主要举措和成果有:(1)在全面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前教育延伸,向高水平全面普及十五年教育跨越;(2)努力实现涵盖外来务工子女的高水平普惠教育;(3)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出并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计划和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计划,大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4)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和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现代化学校建设等工程,实施和组织名校长工程、名师强师工程、领雁工程、教坛新秀培养等工程;(5)小学创特色,初中抓规范,高中上质量,职教重服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轻负高质;(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建成2个国家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终身化现代教育体系基本成型;(7)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所区共建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大力开展教育改革实验,确立了五大攻坚课题,形成了四个序列梯队,落实了十类示范基地,启动首批特色幸福学校工程.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949年10月至1952年12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单元。因此有学者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3年,开国盛世,气象万千,各方面胜利巨大,为让后人了解,在历史书中需要浓墨重彩。”我们赞同此言,不过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在记述(讲述)和研究这段历史时,一定要科学地阐明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弄清基本情况,把握主要特点,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命题走向,并据此提出改进学科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课教学)的建议,应该说这是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广大教师研究高考试题的主要目的。《历史教学》1999年第9期发表的江苏省高考历史科阅卷组的《1999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一文(刘军执笔,以下简称《分析》),全面概述了1999年历史试卷和江苏省考生答卷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试卷的特点,提出了改进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建议,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但文中有关能力问题的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与该文作者商榷,并就教于广…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主流媒体及时报道了这一消息。为帮助广大读者认识这一决定的重要意义,许多报纸还简要介绍了中国农业税产生以及发展演变的历史。以下是笔者从中摘录的两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