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乡试闱官的回避与关防,是通过防止考场作弊、减少考试随机误差以保证考试结果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本文在论述清代乡试闱官回避与关防内容、作用的基础上,提炼出该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建设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和决策咨询思想库为案例,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特色型大学的学科发展战略,即非均衡发展战略、"人无我有"的空档战略和"人有我强"的入流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大扩张的背景下,产权问题的突出和产权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公立高校巨额信贷现象的产生。公立高校巨额信贷所滋生的问题,给处于矛盾中心的高校、银行和政府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和现实的风险。文章从产权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巨额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源,并以明晰产权为切入点,寻求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考供求均衡问题探析——"高考移民"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供求关系主要受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制约,其中政治权力和社会利益集团对高考供求均衡的扰动最大,后者导致高考市场的二元分割,损害了高考制度的公平与效率并导致大规模的"套利"行为——"高考移民"。打破高考竞争市场的二元分割,缩小不同地域教育水平的落差,是解决"高考移民"问题、实现高考供求均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国际化是提升财经类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国财经类院校国际化办学模式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国际化等.目前,中国财经类院校国际化办学存在国际化办学战略意识不强、国际化维度单一和参与国际认证体系相对滞后等三个问题.因此,今后中国财经类院校要加快国际认证步伐,加强双向度国际交流,并把国际化办学提升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谋划.  相似文献   
6.
姜传松 《考试研究》2008,(2):116-125
在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考试经历了前制度阶段、准制度阶段和制度化阶段三种历史形态。从非均衡到均衡,考试制度演进的动力,来源于现实需要对考试制度绩效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考试制度绩效主要受公平与效率两大因素的制约。其中,公平是考试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效率则奠定考试制度合理性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公立高校巨额信贷问题研究——产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扩张的背景下,产权问题的突出和产权矛盾的激化,导致公立高校巨额信贷现象的产生。文章从产权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巨额信贷及其风险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以产权明晰为切入点,寻求化解上述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政府和高校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介入和占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借此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论证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存在国家教育主权受侵犯、国际化发展失衡、国际化办学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强化维护教育主权意识,营建平衡的国际化生态,规范国际化办学,构建完善的国际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主要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高校构成,它们在高等教育评估活动中因责权利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性质、任务和特点的不同,构建理想的价值链模型,是提高高等教育评估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理论命题至少涵括必要性、误区与走向三部分。其中,必要性来源于不同学科方法功能的互补性、研究对象属性的复杂性与单一研究方法使用范围有限性的矛盾;研究界的认识误区则为对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负作用"的无谓担忧和"领域"与"学科"之争;今后多学科研究的路径选择是推进高等教育学学科范畴的充实、完善及其交叉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