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父家长制为中心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人格理想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齐家治国”成为历代封建士人的人生追求。对于怎样建立一个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家庭,封建礼教一方面认为夫妻为人伦之始、风化之源,夫妻相处若谨守本分“夫义妇顺”,就能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学”是一门为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它兼有普及教育与学业教育的双重职责,主张用女性的视角看学,具有学科的边缘性与交互性。它通过对本的解读体现出服务女性成长的宗旨。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论,本阅读,女性写作等。在高校开设此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话题背景教育界一些专家提出的在大学开设中国语文课的建议正在得到响应。据了解,今年以来,不少高校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语文“在高校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北京大学设置了素质教育通选课,要求包括理工科类的所有学生,都要选择一两门语言文字类的课程。学校安排名师来给学生们上这些基础课,比如汉语专家陆俭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专业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警世通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一批光彩照人的市民妇女形象。她们比起传统的闺阁小姐、名门千金等妇女形象及同时代的男子形象,在爱情追求方面,更主动、热烈和执著;遭遇挫折时,斗争更坚强、更积极。市民妇女形象的这种新性格特色的形成,是与明末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已经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市井妇女有了新的生活方式等时代与社会的因素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歧视通常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对女性在人格尊严、权利分配、角色评价及发展机会等方面的不公正态度和限制性行为。当前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既表现在个体的偏见和行为上,也表现在社会文化对女性的特殊规范和限制上还表现在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定型化虚拟塑造和对女性价值权利的漠视及性别观念导向的错误。本文试图从性别视角,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即在承认男女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对男女具有同样的人格、同样的尊严、均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的认识)对大众传媒中性别歧视的一些表现及其危害作些分析。一、大众传媒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