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铁的电化学腐蚀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新教材即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课本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由于所用铁钉表面积较小、导管较粗,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完成该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鉴于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结果显著加快铁的腐蚀速度,在1 min内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如图1所示为人教版高中第二册第16页【实验1—7】图1—18所示的实验装置.演示过程中发现该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铝热反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2(必修)第4章第1节"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实验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做此实验前,需先用砂纸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耗时费力;②很难避免镁条燃烧时发出的强光对人眼的伤害;③镁条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足可能导致反应无法正常进行,即使反应完成也可能会使人误以为铁是镁置换出来的;④纸质漏斗内铝热反应生成的红热熔融物常因烧穿滤纸漏斗的半腰部位而漏出,落在下面盛沙的蒸发皿边沿,因无沙隔热导致蒸发皿骤热炸裂破碎。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通过使用由大试管、燃烧匙、青霉素小瓶等组装成的全封闭的实验装置,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通过选用适当的药品,使"制备H2、Cl2和H2在Cl2中燃烧"实验都在大试管进行,并且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以最大限度的简化。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课本上该实验提供的方法是,先在试管里加入一小块铜片(约0.1g)和3 ml浓硫酸,用装有玻璃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再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反应混合物加热,如图1所示.通过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褪色),验证反应生成了SO2;反应完毕且冷却后通过将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少量水中(得蓝色溶液),验证反应生成了CuSO4.  相似文献   
6.
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101kPa时,某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的体积。例如,经实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约40体积的二氧化硫。1问题的提出溶解度是二氧化硫气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如何用简易的方法测量出该气体的溶解度呢?这里,笔者利用一次性医用塑料注射器、  相似文献   
7.
正1问题的提出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生成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后,趁热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这样反复操作几次后,通过让学生感知铜丝表面颜色"受热变黑,插入变红"的交替变化以及闻生成物的气味,说明有了新物质的生成。但是,实际实验中由于生成的氧化铜很少,导致乙醛的生成量也是很少的,又与大量的乙  相似文献   
8.
利用硬质透明塑料瓶、橡胶塞、气门嘴、导管、气唧等设计成一套简易的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利用导火索作火源、用干燥的面粉进行实验。该实验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重现率高、趣味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文中主要阐述对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关气体性质的实验提出通用的改进方法。通过应用由具支试管等组装成的全封闭的实验装置,不仅弥补了课本上的这类装置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不足,而且通过选用适当的药品和仪器使制备气体、验证气体性质以及尾气处理等实验一体化。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有关CO2、Cl2、SO2、NH3和c2H2等气体的性质实验。  相似文献   
10.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课本上的测定方法非常粗略,如果用粗细均匀的大试管作反应器,利用白磷燃烧耗尽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用刻度尺测量有关气体的用量,测定结果更为准确,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由不具备数据处理内容的"半定量"实验成为需要读取、记录、处理数据并可以进行误差分析的真正的定量测定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