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化的基本精神既是指导推动着中国化前进发展的化基本观点,又是影响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生活性格的基本的化要素与力量。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日新自强、人本主义、求是务实、义以为上、和平主义与爱国主义、有容乃大的开放观与创新态度正是这种精神的八个维面。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要求实现人的本质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和定位“人”,又是能否真正实现“人文精神”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人文精神”的本义,批判考察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性论和人文状况,相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表明了对当代中国人文建设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3.
日本学者加加美光行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新范式》长文中提出以"共同态度性"新范式去扭转西方中心论笼罩下的"地域研究"为中西方多元主体之间平等对谈的"国别研究"。这种实质上突显着"和而不同"信念的"共同态度性"范式对突破现代化理论研究的困境以及解读宽容世界观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都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认为文化是人心求真善美等精神的创造,绝对自由的"道德理性"又是统属心灵文化创造活动的"一"和"本",这是典型的文化定义范型中的主体性定义取向。宽容哲学文化观在立足"生活世界"、"拒斥形而上学"和实践的文化人性论的前提下认为,唐君毅的文化定义中所反映的对人性的形而上学化处理,以"道德理性"遮蔽人性与垄断一切文化活动,既没有跳出传统儒家心性学说的故辙,也没有真实准确地把握住人性及文化之为文化的本相,因而也决定了他的文化哲学必然陷入偏执之局,必须给予足够的批评性反思。  相似文献   
5.
为响应当代美学人学化发展的呼唤,补正美学研究中重“史”轻“论”的流弊,胡家祥先生推出了其新《审美学》并在书中构建起了自己的心灵美学理论体系。章从研究视界的转换、心灵结构图式的描绘,审美记的新定及“审美人”的塑造四个方面对《审美学》的理论特质作了解读与评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