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课上,教师将半罐小米掺入半罐大豆之中,结果总体积不足一罐。借此说明由于分子间存在空隙,使两种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像这种通过模仿物理事实来说明道理、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之为模拟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模拟法有如下四种教学功能: 1.借物显形——模拟看不见的形象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引入这一概念,教师可先用手握教鞭触及黑板擦,说明教鞭是一种媒介。然后指出电荷之间的作用也有媒介,顺势提出电场的概念,这就是一种模拟。再如分析连通器底部液体的压强情况时,要完全靠想象从清水中隔离出一个“小  相似文献   
2.
所谓概括,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即从同类的个别客体中,提取共同的、本质的要素,然后把它们联结起来,形成概念、法则或思想。 新编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文就如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症结性问题,是对国外理论的移植性依附与时国内改革现实的简单性盲从.这种"依附"性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学者所言的教育研究范式的"自我殖民化".而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盲从"现象则集中表现在:宏观层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观念依然束缚着我们的头脑;中观层面,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依然在低水平上运行;微观层面,沿袭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充斥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因而,需要我们以"无立场"的思想理路去"穿越"流俗.真实的"无立场"思维要求我们以类似现象学的方式,"朝向事情本身",即我们在以各种现成的理论观点(别人的,别国的)解释事件的同时,更要以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的观点和策略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转化和深化,也才是我们所言的一种思想方式.从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需要出发,自觉而主动地研究中国地域化之间的问题表征与根源差异,进而寻求"问题本身"的解决战略与策略,这才是研究者需要确立的"本土生长"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4.
将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问题域",应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加以考察。特别是办学理念、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校长遴选、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术评价体系等问题均成为了大学"问题域"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对以上诸问题的纲领性阐释和论证将成为系统探索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5.
教学型大学质量观的重塑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型大学质量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焦点问题。教学型大学质量观的重塑主要问题在于完善科学的质量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估机制。宏观层面上,国家应制定高等教育质量的最低标准,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有效监控高校的教育质量。中观层面上,各地区应制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细则,构筑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微观层面上,高校要重视教育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和产出性评价。教学型大学质量观重塑的关键性问题在于走特色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代大学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现代性理论视角考察大学精神,当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个性、学术和责任。克服大学现代性危机的思路可以表达为:平等与宽容、创新与超越、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保持大学精神的永恒性,发展和创造大学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7.
国内留学--实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寄读、连读、函读等三种形式进行的大学生"国内留学",其意义在于将一个普通的地方性大学的教学体系,以开放的姿态"搭接"并渐融于国内一流大学的高端体系之中.通过国内留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地方性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智能训练     
[中学数学] (一)小丁要报名参加全国棋赛,他的爸爸说:“这样吧,今、明、后三天,你每天下一盘棋,我和你妈妈轮流当你的对手,先和谁下,由你决定,如果你能在三天里连胜两盘,就让你去报名。”  相似文献   
9.
理念与精神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出于对中国具体国情和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考虑,我们认为,当下中国更应倡导一种“平民化”的大学理念,具体定位在: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相适应;与新型私立大学的发展相同步;与大量地方性大学的壮大与发展相互动,从而为中国大学良性格局的逐步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困境与出路—“全球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促进化间的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促进化问理解与对话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通过分析“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一种在世界普遍存在的、披着全球化外衣的异化的教育形态——“全球化”教育,指出这种教育掩藏了种种陷阱。与此相应,提出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