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汽车构造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论述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及其不足,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总结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全面介绍了能见度的定义、影响因素、等级划分等,能见度的好坏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分析了雾、雨、雪、气温、风等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城市交通主要环节产生的影响,指出雾、雨、雪等恶劣条件使能见度降低从而发生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天气条件与交通事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高校汽车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实施目标,汽车保险与理赔是汽车类车辆评估与事故处理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与时俱进地进行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建设,对保障计划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汽车行业现状及专业人才技术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师资培养、教材选用等几个方面,提出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群建设的方案,以期培养出适应车辆评估及保险理赔领域的应用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教材建设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针对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行业发展特点和对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教材建设的改革与研究方面的探索,并结合教材建设与改革的状况,提出本系列教材的特色之处在于突出了专业和地方行业的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参照国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标准,立足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结合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人才需求,探索交通运输类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针对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了校企合作新举措,以期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的工程素质是能否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基于此,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影响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最后探讨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教育,本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平滑过渡到工作岗位和社会,实现由大学生向企业技术员工至高级技术员工角色转化的"零距离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在于工学结合,固本强技,提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如何解决目前企业缺少适用技术人才,大学生难找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矛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为进一步建设和开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如扫地机器人等。近年来,餐厅智能服务机器人也逐渐开始兴起,这种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为现代化的餐厅提供送餐、点餐等功能。针对自助餐厅的特点,设计一款智能服务机器人,携带各式菜品,按照固定的路线不断循环慢速行走,为顾客服务,可以降低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物流工程人才的需求巨大,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探索。由于应用型物流工程本科教育才刚刚起步,如何有效地构建与完善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定位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物流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秉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根据物流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市场需求和定位,以黑龙江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应用型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相似文献   
10.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车辆工程专业是培养汽车行业人才的摇篮。为满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工程一线需要的多技能人才,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开展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做为省级重点专业更要以培养地方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本文主要对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