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3篇
教育   347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新课程教学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及鉴定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皮肤不一样,我们的头发不一样,我们的微笑都一样,我们的歌声都一样。同在一个蓝天下,都是地球村的小太阳,都是我们的语言不一样,我们的家乡不一样,我们的爱好都一样,我们的心灵都一样。  相似文献   
4.
5.
关于选择     
当我中学毕业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我的父亲,和过去一样,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想得非常的清楚,我要读复旦,如果考不上的话,那么我就要离开上海。于是除了第一志愿是上海的复旦大学,其它的四个志愿,我很随意地挑选了四家外地的大学。很有孤注一掷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开始考虑应该选择哪所大学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复旦大学,我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可能就是适合在复旦这样的地方。我喜欢文科,也知道自己也只能够读文科,因为我的数理化从来都不是我的长项。只是北大在我的心目当中过于严肃,我无法想象自己在那样的…  相似文献   
6.
吕琳 《语文天地》2016,(4):70-71
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美妙的文字就像阿拉丁的神灯,总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更重要的是,阅读给了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透过表象感悟生活,拷问灵魂。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却让人感到很惶惑,在阅读教学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更有学生视阅读为一件痛苦的事情。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呢?新课改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考纲中对课外阅读做了明  相似文献   
7.
为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创造性教育模式,从学习科学的角度出发,必须突破大、中、小学的界限,本刊组织从事包括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内的同仁研究讨论中国创新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知道Mr林是缘于刚入校时读了校刊上的《林Sir其人》,写得很有意思,于是我对那个叫“林革”的老师(即林Sir)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常常追着学长们问,哪个是林革啊?后来终于有了答案,就是那个每天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介绍了心智模型的起源、基本内涵、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从中学化学教学视角概括分析了心智模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工具等,总结归纳了中学化学教学领域心智模型的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阶段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问露 《海外英语》2011,(12):233-234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was first put forward by Firth. It has been the nuclear topic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n western countries."Functional equivalence", Eugene Nida’s key no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advocated the receptor-oriented translation standard.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Xi Youji and its English version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content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verbal predicates and aims at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transitivity theory into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finding out the improved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amples of different processes. Due to limited article, this paper only discusses three of six processes in the concrete context and provides new translations for the questioned ones. Finally, the last part summarizes that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can be achieved when verbs referring to process of action share the same semantic attribute with the Chinese originals, so the English version of Xi Youji should be further perfected according to transitivity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