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中文文献的反恐情报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反恐形势,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反恐方必须加强情报在反恐中的应用。基于文献分析的视角,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反恐情报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概括了国内反恐情报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关键要素及情报保障等内容,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给予了简要的评析,为我国反恐情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在反恐情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在反恐情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利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大数据在反恐情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从数据源、疫情发布、情报综合分析能力三个方面论证了大数据在反恐情报的作用。提出了应用大数据对恐怖分子的作案行动进行追踪,预测与监测恐怖组织的活动、可视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研究,为大数据在反恐情报中的应用理清思路,以期对反恐情报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预防与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学术理论界对诡辩论和辩证法的根本对立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这对于划清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批判诡辩论是必要的;但是对这两者之间对立的共同点、一致地方,重视、研究不够。要真正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既要进一少深入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还需要探讨、研究它们之间对立的共同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看法,作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源于国内外的"东突"恐怖组织,这一组织具有特殊的历史根源.本文主要从其犯罪历史、攻击方法及行动方面出发,构建了其网络拓扑结构模型,描述了行动、成员特性,分析了其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结果揭示:"东突"恐怖组织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网络边界等.研究发现"东突"恐怖组织的网络结构是一个树形结构,其表现为没有环,并且具有等级结构.最后,我们根据"东突"恐怖组织未来的演化趋势,提出了一些谨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反恐情报体系构建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专业自主权对班主任的角色担当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鉴于此本文探析了当前班主任专业自主权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班主任专业自主权的回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修正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作过科学论述和正确划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是,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需要,却把这个问题的是非界限搞得极其混乱。他们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如果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过时了的个别原理、个别结论要在实践中加以修正,他们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列宁曾多次指出,不可知主义者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哲学派别,是哲学上的中间派。我们分析和研究不可知主义理论时,决不能把它简单的归结为唯心主义,在不可知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简单的划上等号。但是,也决不能因此看不到或否定不可知主义理论最后要引向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合流。我们一定要针对它否认世界的可知性进行批判,同时也要十分注意批判它的理论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合流。伟大导师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是一部批判不可知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光辉哲学著作。在学习列宁的这一著作中,本文试就不可知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合流,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般传统的说法,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在某些哲学专著、论文、辞典和一些哲学教材中,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观点加以肯定,似乎这种观点已成“定论”。但我认为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可知论是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一种哲学学说,它是同不可知论即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了朱光潛同志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一文,作者在文章中涉及到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因此,我们感到有必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朱光潛同志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