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刘学忠 《中国钓鱼》2001,(11):17-17
按常理,应是海竿钓流水,手竿钓稳水。丰水期时嫩江边却悄然兴起了手竿钓流水,人数之多,钓绩之佳让人心动。为什么不少钓友放着海竿之长不用,偏用手竿之短呢?实践中我体会到,这种钓法不仅符合“涨水钓边”的渔谚,同时具有钓具简单、钓点准确、鱼讯明显、容易观察、抗风浪和节省体力的特点,所以受到青睐。现将具体方法推荐给钓友。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欧洲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当首推希腊的叙事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一般都被认为是荷马的作品,都是讲特洛伊战争的。除此之外,人们还应该知道施里曼的事迹吧!19世纪的学者们认为特洛伊战争是虚构的故事,直到1870年由于施里曼发掘出特洛伊战争遗址,他们才开始认为特洛伊战争大概是历史事实。松本仁助所著的《希腊叙事诗的诞生》这部书围绕这两首叙事诗谈了他的研究成果。由于全是些初次披露的材料,所以读来非常引人入胜。施里曼之后发生的争论的焦点就是特洛伊战争即便是史实,那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根据线文字B文献的解释,首先了解到古代爱琴时代后期的社会构造,就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这是由传授知识的特点而决定的。科学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探索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深刻性和抽象性。在短短的大学学习期间,要想尽快掌握大量的知识,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找到学习的捷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加以指导。也许会有人提出,不是也有人自学成才吗?这是事实,但由于学生的水平和时间的限制,往往不可能或者不容易抓住最本质的东西,完全靠自己去探索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且事倍功半,这也是事实。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唐代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不断进步,教师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成为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取向;实践知识具有学科知识深化、交际知识丰富、生活知识增扩和良好习惯养成等功能;需要构建包括专业实践、就业实践、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在内的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完善职前教师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5.
6.
判断可数个一群事物具有某种公共性质,能不能一一去证明呢?回答是不可能的,于是便产生了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我们能见到很多用到数学归纳法的例子,但是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平面几何问题的例子却不多见。本文就此举出几例,以飨读者。例1:凸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1/2n(n-3),试证之。证明:(1)当n=4时,本命题显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饮茶,自中唐始──也即由中古转入近世以后,逐渐成为文人阶层所普遍崇尚的生活风尚,历宋元明清,代有发展,形成了意蕴闳深的文人茶文化。茶是近世文化的象征,近世文人的人生哲学与艺术哲学,都可以通过饮茶这一新的生活艺术的亮点折射出来。文人茶文化中哲学意蕴颇为深厚,本文仅对其中的辩证因素,试为发掘并申论之。 古代文人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因素,这些辩证因素贯注在文人茶事活动的每一阶段中,并渗透进每一个环节中。 阴与阳。这一对辩证关系包含在茶树的生长环境及采摘时间中。文人对于茶树的生长环境,强调其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静、美静、新静与和静四个方面对王维山水诗《鸟鸣涧》的独特静境进行了独到分析,认为它写出了独具王维特质与时代风貌的"诗佛"之静与盛唐之静,堪称古代静诗之首,亦堪称盛唐山水诗之绝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核心内涵在于促进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有机融通,其价值取向在于树立科学的"全面观"和"适应观",促进人自由而富有个性、生动而又活泼地全面发展,培养支撑并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以重树大学的本体价值追求为导向的理念创新,以变革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的实践创新,以完善大学的质量观测体系为保障的评价创新,是实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标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 《红楼梦》的伟大,不仅体现在艺术造诣上,还在于它涵蕴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拟就茶文化一门试论之。从“茗烟”到“焙茗”凡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贾宝玉有一名随身小厮名叫茗烟,但到第二十四回里,宝玉将茗烟改为焙茗。表面看去,茗烟与焙茗意思相近,且就文学形象而言,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