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腓肠肌振动频谱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腓肠肌振动模型,计算腓肠肌提踵时振动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使用专门的肌声检测系统测量10名大学男生负重提踵时的腓肠肌肌声信号。模拟结果显示,腓肠肌的振型随频率的增大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实验测量表明振动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超低频区。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能量集中在超低频区的振型主要有4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女子5000m长跑选手比赛前后脉搏波谱的声学检测,发现赛后与静态脉搏频谱有明显差异,赛后的脉搏波在频域和幅值上明星大于静态。用无创伤脉搏波谱分析法,获得了比数脉更多的心血管系统的信息,是一种简捷、快速、有效的科学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肌音研究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有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本文提出匹配追踪(Matching Pursuit)方法进行时--频分析,并从中提取特征参数,从而鉴别肌肉的疲劳状态。通过分析,发现疲劳状态下的肌音信号其高频频带有明显延展(至30Hz),高频能量占总能量之比也比非疲劳状态下的肌音信号较低(由22%下降至0.9%),表明肌肉在疲劳状态下表现出与非疲劳状态下不同的物理特性,有可能与肌肉的不同肌纤维单元(MU)的活动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运动前后脉搏波谱变化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员与健康普通人运动前后脉搏波功率语对比分析,发现静态与动态脉搏频谱有明显差异,运动员从静态到动态的脉搏波在频域和幅值上的变化量要大于普通人。用无创伤的脉搏波谱分析法对评价运动负荷,指导运动训练提供了一种简捷、快速、有效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运动前后脉搏声和肺音信号的同步拾取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们对脉搏声和肺音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对运动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研究未见报道。方法:运用无创声学检测方法,在现场对运动前后的脉搏声和肺音进行同步拾取,对所测得数据加汉宁窗进行功率谱分析。结果:安静时脉搏声和肺音的主峰频率和频率范围与身高、体重之间并不相关,但与运动成绩却有一定的关联。同样的脉跳次数,其脉搏声的主峰频率和频率范围是不一样的;运动后的脉搏声的频率范围向低频和高频两端延伸,而肺音的频率范围则向高频端偏移,主峰频率降低。不同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在运动训练中用声谱信号检测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作为监测和评价运动员心肺功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肌音研究虽然起步较早(1630年),而其真正引起人们注意则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学者纷纷借助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探讨肌肉收缩的发声原理、频谱特征、肌力、肌疲劳等关系,取得了很多共识。但如何将这一新的无创伤检测技术运用于运动实践,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将这一技术运用到运动现场,进行实际测试。结果发现:负重提踵对腓肠肌内外两侧头的刺激是不一样的,以发展内侧头为主。旨在为肌肉力量研究提供新的测试方法,推动运动肌声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安静时脉搏声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研的脉搏声谱检测仪,对不同项目和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训练前的脉搏声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正常安静时的脉搏声时域谱图的波峰都是单峰,且曲线平滑;当运动员前一天的疲劳没有恢复或出现其它情况时,其安静时脉搏声波峰为多峰且有拐点出现;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同样负荷后,其安静时脉搏声谱图的能量面积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负荷状态下肌肉等长、等张收缩声谱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肌肉收缩滑动学说,当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间产生滑动摩擦。那么肌纤维相互滑动运动是否产生肌声,肌声与负载量、运动状态、速度等方面存在何种关系已引起关注。作者用声学法研究肱二头肌在负荷下等长、等张收缩、揭示其发声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