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规律的基础上,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活动相协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一、引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所以激发兴趣是整个教学程序中的重要一环。每单元教学都要首先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可通过实验、图表、形象比喻、幻灯等,使学生在学习中由感知材料,引起注意,再通过设疑引起悬念,达到激发思维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探究性实验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的过程中悟出知识、悟出方法、学会做人,探究性实验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们过程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学科整合型试题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中新开发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侧重考查知识点的综合和数学计算技巧的运用;在测试能力上考查思维方法的运用,以及化学基本概念与数学思想的整合;在测试方法上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严密,思维方法是否有灵活性和创新性.同学们解这种题型常常感到茫然、困  相似文献   
4.
常听到同学们说:氮族元素重点多,且难,但如果把握了重点,化整为零地分解难点,那么学习氮族元素一章后,不但觉得轻松自如,而且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创新潜能进一步得到提高.笔者连续十七年教高中毕业班的体验是:总结归纳重、难点,个个击破疑、惑点,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5.
化学总复习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以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要实现这一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状况,先变换方式、变换角度让学生理顺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知识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横向拓宽,纵向挖掘,融学生探索和教师点拨为一体,从而达到巩固知识,促进能力的提高.现就氢氧化铝与铝盐的相互转化为例,谈谈复习方法的优化.一.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知识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考主要考查基本知识,但内容…  相似文献   
6.
1.引发“思维碰撞”,诱发“悟”的延伸 在教学中,学生对严谨而枯燥的化学语言未必能及时领悟,这时就有必要艺术地引起“思维碰撞”,让思维在碰撞中发生火花,让思维主体在碰撞中加深领悟。如在硬水的软化一节中,有个方程式: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解化学图像题时,常常感到困惑、茫然,如果掌握了解题的思维策略,就会茅塞顿开.1表格图像题例1在20℃时,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不同,则氨水密度(ρ)有异.表1是有关的部分数据.则图1中反映此温度下氨水的ω随ρ变化关系最接近的图像是().表1ω/4ρ/(g·cm-3)1·000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参与和体验过程;关注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始终坚持民主、科学、开放的原则;坚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真正主体;坚持体现课程内容引人入胜之处和课程的个性发展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地感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笔者在近几年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作以介绍,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9.
10.
化学课堂创新教学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化学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多元、动态、开放、探究、创新中主动地领悟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因此,高中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应在传授知识、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在近几年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作以介绍,敬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