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1.
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是学好作文的动力。现就这个问题谈两点认识。一、以“学生”的身份和学生共同探讨作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要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教师本身必须对作文教学有兴趣,想方设法以各种不同方式搞好作文教学。 1.教师参与课堂讨论,和学生共同作文。比如写《我做过的一件事》,课堂上教师从“学”的角度和学生一起,同时想出几件做过的事,通过讨论、筛选,找一件最值得记叙的事,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打草稿,修改作文。这样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与英语运用能力,以此满足实际工作中文献资料查找以及相关工作口语运用的需求.针对这一需求,现代中职院校必须强化中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针对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与探索,以此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本文就中职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很强的情感性,是认识与情感统一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运用具体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识,以艺术形象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和心灵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一、认识祖国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激发爱国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祖国河山壮美、物产丰富的文章,如《桂林山水》《林海》《海滨小城》《赵州桥》。教学中,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并运用适当的电教手段,配以有感情的朗诵,祖国那壮丽多姿的山川,精工巧匠的杰作便会展现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来说,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还存在很多不足,并且外语教师缺乏定期和专业的培训及其系统的课程资源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外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工程,教师应当不断强化自身的课程资源知识,积极开发多类型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提升外语教学效果,促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该文将对于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对高职院校外语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早就讲过:“教是为了不教”。为此,我在教学中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一点一滴地传授,做到“教其知,授其法,以法求知。”一、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打好自学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就开始学习查字典,但直  相似文献   
6.
与越来越多的本科生、硕士生等高学历难找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反而更容易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究其原因,以笔者看来,现在的社会很现实,也很实在,现在的社会不缺大而化之的人才,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好用、适用、能用的人才。每一位人力资源都把能力做为考核的首要条件,其次是你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而不是你都学了些什么。中职的面向社会驱动的办学理念与诉求无疑在当今社会更好的迎合了企业的人才需求,更因其着力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而深受企业的青睐。笔者以中职多年的教育经验浅淡英语的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几个问题,并做相应的研究,以期能够为中职培养出更多、更好、更优秀、更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出一点点应尽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部分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据个人所见,教师的教学要求不够恰当,作文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原因。要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必须切实解决这两个问题。一、作文要求要适度。当前,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偏向:一是要求过高,一是要求偏低。要求过高,就是不顾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不顾学生的实际水平,片面拔高,急于求成。如学生刚升入三年级,本来应该指导他们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为高年级连段成篇打好基础,但有的教师却让学生过早地命题  相似文献   
8.
SMART五步教学法诞生于教学实践的长期探索,是中职学生写作课堂教学法中不错的选择。这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改善了教师无内容可讲、学生精神懒散的课堂窘境。形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写作课堂新模式。以多种记忆策略的谋求和教学技巧多样化的运用,最终完成英语正确写作思维方式的训练。为提练英语写作架构、句型以及语法等内容质量的保证,起到促进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