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车向忱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提出了“贫民教育”思想,“大、中、小学校一条龙”的思想,“生产四配合”的思想,并对“升学前未来职业选择”即填报志愿问题以及劳动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车向忱认为在财力、师资都很缺...  相似文献   
2.
人格心理学认知理论取向之科学思想基础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江勇  田铁杰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2):133-135
从科学思想演变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人格心理学的认知理论取向发展的自然科学思想背景;并通过对米契尔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和班都拉的社会认知人格理论的介绍,重点分析了信息论、控制论思想对人格心理学认知理论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着探索高深学问的传统,其传统教育大学观对中国现代大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当人类迈进新世纪的门槛时,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大学将从社会经济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大学学生组织的教育功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要科学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并对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影响现状做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来探讨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合理诉求,做到从根本上把握校园文化对大学学生组织教育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邹群  田铁杰 《教育科学》2012,28(1):71-7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χ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是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因为一切传递事实、观点、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的过程从本质上讲都是借助于交往和沟通实现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沟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艺术,辅导员只有会沟通,工作才能够事半功倍,才能够使学生健康发展,并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是以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向学校提供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校园内局域网网络环境.它是学校实现信息化教学环境和现代化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辽宁省各中小学虽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校园网络文化资源,但网络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均衡,差异较大.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大学生焦虑、抑郁水平与预见就业风险认知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时效性"和"不可控性"以及"就业市场竞争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焦虑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总分与风险的"重要性"负相关显著,与风险的"时效性"和"不可控性"正相关显著,与"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正相关显著。在"重要性"、"不可控性"以及"职业自我认识风险"因子、"职业发展前景风险"因子,高低抑郁水平者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水平是影响其就业风险认知的重要情绪变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晚,还没有形成可供借鉴的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运行模式,以满足中小学教育者的迫切需要;加之专业化队伍匮乏,专业化水平不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虽多样化,但缺乏规范化、系统化和正规化,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步科学之轨。因此,从理论的高度探索、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既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指导性,又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还可以为基层学校的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整体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的框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