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的发展是离不开训练,离不开实践的。可是,人们往往在高喊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却干着不利于智力发展的事。譬如“填空练习”(指机械的填空),就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至少存在着以下弊病: 一、束缚学生手脚,不利于培养具有“见疑”和“创造”能力的人。综观填空,大都是死题死填,语言环境是固定的,答案是固定的。这种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填法,只能培养学生呆读死记,甚至形成侥幸心理。我们知道,“见疑”是智力发展的萌芽,“创造”是智力发展的标志。那种填空练习恰恰不允许学生“见疑”和“创造”,只能按规定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院校主要任务是为中学输送合格教师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决定了高师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规格的要求。一名高师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或较好地完成中学的教育教学任务?这是目前高师院校应注意研究的课题。根据近几年来指导教育实习及对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追踪调查,我认为对八十年代的高师学生的德才结构与能力培养,应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培养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3.
初读《读懂自己》(王浴海,《作文成功之路)2001年12期)有点儿苦涩。是哲理的抒发,抑或是对人生的褒贬?是对《家园》的解读,还是自己心灵的诉说?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一个出身富农的子弟,自然会遭受非人的待遇。哀哀无告的他,不想逃避现实,但又无力正视惨淡的人生,只好与花草为友,与山水为伍,和鸟虫对话,和大自然交流感情,藉以安慰寂寞、凄苦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5.
培养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刍议张艳,程顺之,高洪英,张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我们感到高等师范院校应首先进一步端正办学方向,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是突出...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关系至为密切。如果说“作文教学是指导学生会运用文字进行写作的活动”(朱绍禹语),那么中学作文教学则是过程,高考作文则是结果。高考作文是更高级的作文形式,它具有鲜明的选拔功能、评价(检测)功能、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指导思想: 精讲导读,一要胸中有书,二要目中有人。所谓胸中有书,就是要了解编者选材意图。从宏观上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学习教材集中到一点就是学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从微观上讲,每篇课文都是一  相似文献   
8.
《作文成功之路》(以下简称《路》刊)的要害在“成功”二字。何谓成功?最现实、最通用、最权威、最为社会认可的评价标准——高考作文获得高分。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导符合高考题路;二是学生会写作文,写好作文,作文得高分。诚然,《路》刊的指导注重过程,注重科学而有效的途径,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创新。但是,国人的评价标准向来以成败论英雄。效果检验动机,实践检验真理。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路》刊放在高考作文的聚光镜下观察,自然会辨别出它的真伪、成败、得失。16家高考作文题,越来越体现社会的整体文化取向和…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选材《杨树》(原名《杨树的赞语》,杨鉴普作,载1981年第2期《散文》),作为新教材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从植物学的角度去学《杨树》,无疑地降低了选材的意义,尽管《杨树》确实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杨树的种类、形态、习性和作用;如果从大地园林化、绿化祖国、植树造林这个角度去学《杨树》,也无疑地曲解了编者的意图,忽视了语文课自身的目的和要求,尽管《杨树》介绍了其特点和用途。那么,怎么正确认识作为新教材的《杨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施“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教育界提出了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最近,笔者应邀在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二年一班看课,亲自目睹了一堂研究式学习的实践。感悟之余,笔录成文,以飨读者。语文教师卫金星在引导学生学习《妈妈,不要送伞来》时,采用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边信息交流的研究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答。对一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取平等地位,互相商量、研究。教师当学生,学生当老师,互换角色,相互信任,共同完成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感悟和应用。范读课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