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编辑活动对文稿的选择遵循一定的程序并且拥有一系列进行取舍的标准,这个程序和标准我们称之为选稿方法。在编辑活动中是否存在着某种选稿方法,运用这个方法就可将“该淘汰”的稿件淘汰,而选取有价值的或“不该淘汰”掉的稿件?这就是选稿的合理性。选稿合理性问题是编辑学研究中的中心问题,它要求我们理解编辑活动并使之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博弈视野中的逻辑推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弈逻辑 (gamelogic)是随着博弈论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是一种行动逻辑。博弈逻辑研究的是理性人在互动中的推理问题。在博弈行为中存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这两种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在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同样结构的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参与者的最佳策略选择主要依赖于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和他们对抵赖和坦白如何作出选择。有限次重复博弈在决策行动时一般使用逆向归纳法,即从重复博弈的最后一个回合开始往前推理从而决定每一步的选择。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编辑过程中产生的分歧问题不仅有助于读者和论著者更好地理解评审人的工作,而且有助于评审人内部工作的分工和协调。  相似文献   
5.
逆向归纳法是一种求解完全且完美信息下的动态博弈的方法,由于逆向归纳法在逻辑上和现实性方面都是有条件成立的,因此它的分析预测能力就有局限性,它就不可能适用于分析所有完全且完美信息的动态博弈;如果不恰当地运用了逆向归纳法,就会在一些博弈问题中造成矛盾和悖论。逆向归纳法悖论的产生其实是源于逆向归纳法的适用范围问题,即逆向归纳法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范围内有效,正确把握逆向归纳法在动态博弈中的运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悖论或有效地避免悖论。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然而,近年来我国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却处于一种不景气的状况。要摆脱这一状况,促进逻辑学教学与研究的繁荣和发展,逻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以讲授普通逻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可开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突出其实践性质,大量开展讨论和训练,把逻辑学的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的逻辑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正确理解编辑过程中产生的分歧问题不仅有助于读者和论著者更好地理解评审人的工作,而且有助于评审人内部工作的分工和协调.  相似文献   
8.
科学预设是作为科学活动的不证自明的前提的观念。其合理性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历史主义,再到自然主义的变化过程。科学预设是科学理论建构的主导因素,也是科学合理性的普遍性原则和标准建构的前提或指南,科学哲学应提供一套高层的科学预设来指引科学活动,而不能因为预设的可误、可变化而否定其合理性。科学预设不仅能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侦查讯问,也是法庭审判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9.
由于案件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当事人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当事人往往夸大甚至编造对自己有利的事实和证据、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和证据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将自己承担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举证阶段,原告可能会自行收集证据,披露对方的“私人信息”,而被告则尽可能妨碍证明.质证过程是一个不完全且不完美动态信息博弈竞局,当事人的质证策略可用逆向归纳法来分析.我们可通过构建一个讲真话的激励相容机制和法官对证据进行综合评价,修正认知信念来克服和消除当事人的不正当诉讼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旨在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预见决策、高效思维、应变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而学生的这些能力均受制于其逻辑思维素质,都是以逻辑思维素质为基础的,有的本身就是逻辑思维素质的具体表现。将逻辑学作为各专业,尤其是哲学、语言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识教育中的逻辑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传统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为主,讲授与日常逻辑思维相关的逻辑学基础知识,突出其实践性质,大量开展讨论和训练,把逻辑知识的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真正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