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奥尼尔凭借《榆树下的欲望》誉满天下。此剧本透过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深刻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思想主题,关注人性本质意义。犀利剖析的笔触深深地吸引着评论家和广大读者。事实上,《榆树下的欲望》的艺术魅力与它的语言系统息息相关,因此从戏剧的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两方面着手,对剧本进行全方位的语言剖析,有助于戏剧爱好者深刻领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女剧作家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国内外戏剧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但是在生机勃勃的女权运动的时代背案下,一些女剧作家通过一系列戏剧作品表明她们的创作已经走向了主流文学,为美国戏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成功的剧作中展现的浓郁女权精神,实事求是地阐释了美国女性生存境遇的嬗变以及身陷囹圄之境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3.
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运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今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令人担忧,造成当前统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提高统计信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当代南方女戏剧家贝思·亨利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女性作家。她深受美国南方哥特文化传统影响,同时在其戏剧创作中,读者和观众也很自然地会感受到契诃夫大师以及荒诞派的艺术风格。其一系列成功的戏剧作品表明其创作已经从地域文学走向主流文学,为美国女性戏剧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和余华的《活着》都讲述了各自主人公痛苦的人生经历。虽然故事情节备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批判意蕴并无二致。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角度来分析两部作品,发现在两位主人公各自所处的荒诞时代,人并没有选择的自由,因此他们的一切痛苦都源于那个时代的荒诞。  相似文献   
6.
大连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对城市特质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根植特色、放大优势,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辐射效应。当然,这一宏伟蓝图的展开离不开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的实践。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大势所趋,英语顺理成章成为国际艺术交流的桥梁。但是,艺术人才英语素养普遍偏低和城市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成了一对矛盾体的两极。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提升艺术专业学生英语素养,是服务大连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郭志艳  刘欣 《海外英语》2011,(12):256-257
Toni Morrison’s masterpiece Beloved is the first of a trilogy aimed at reconstructing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of more than 300 years. This essay explores Morrison’s emphasis on love, focusing primarily on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the, Beloved, Paul D and Denver. The various forms of love are vividly depicted in a thought-provoking way which weaving through the entire book.  相似文献   
8.
目前艺术学院艺术生作为英语学习群体的特殊性尚未引起英语教育界足够的重视。文章将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比运用“系统直接讲授法”和“任务教学法”,尝试探索一条适合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