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体育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说起上海的赫德路(今常德路),马上会联想到总税务司赫德以及设在这条路上的海关造册处(本刊170944)。鲜为人知的是到了国民政府时期的1929—1949年,海关总税务司署(下称总署)曾在这条路上设过上海办事处,并行使总署的职权。不论清末还是民国,海关税收在国家收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是北洋时期的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南京,还是抗战中的陪都重庆,概莫能外,但上海以其重要的金融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了总署的所在地。本文通过三件寄总署的实寄封,以及当时的新闻报道和海关内部文件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50年代初,上海邮政管理局公众服务股编订的《邮政业务手册》是研究上海邮政史的有用资料,这本手册的附录收载了1950年上海全部邮政代办所的名称、编号、地址及归属支局代号(表1)。出于对母校历史的兴趣,笔者立刻注意到了当时交通大学也曾设有邮政代办所,编号是2。此后笔者便一直关注这段时期的通信实物。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区使用的大多数邮戳都和解放前的民国晚期一样,只标"上海"二字,再确切些的位置只能靠支局号来判断了。然而在50年代的早中期,浦西市区内除此之外尚有数种使用的地名戳曾活跃在各色信封上,其中三种以路名标注,想必各位热衷于收集上海邮史的朋友或多或少见到过,即"长寿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前,涌井(Bubbling Well)和梵幢一样,都是静安寺的标志。其实,静安寺前的南京西路旧名静安寺路,它的英文就是Bubbling Well Road。外侨们也称静安寺为Bubbling Well Temple。在笔者所藏的静安寺邮局旧影上,二楼窗下墙面有一行文字"Bubbling Well Post Office"(图1),意即静安寺邮局。据《静安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1966.11)记载:"民国8年(1919年)8月1日成立静安寺支局(今静安邮局),代号为23局。局址愚园路41号(今为157号)。"放大照片即能看到门牌上的"41四十一"字样(图2),更加确定了这帧影像就是旧时  相似文献   
5.
清民时期,上海有些洋行印行英文标示的“Yu—yuen”明信片,现不熟悉、不了解上海历史文化者,往往会望文生义地都解释为“豫园”。孰不知在清末,上海西部也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愚园”园林,英文标示即为“Yu-yuen”。  相似文献   
6.
李圣恺 《上海集邮》2014,(10):11-12
外滩信号台(特24—3,图1)是上海经典建筑,它早先的英文名字叫Gutzlaff Signal Tower,以来华传教土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的名字命名。它的前世今生如何,且让笔者在本文中用风景明信片的方式呈现给你。 “1884年,法国人创办的徐家汇天文台在外滩洋泾浜入黄浦江的江口设立气象信号台,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为往来船只悬挂气象信号,当时的信号台仅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