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三人组成的流体力学教学小组,从1981年起承担着近代力学系本科生“流体力学”和研究生“高等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轮流担任主讲。前者是系定必修基础课。后者是专业必修学位课。这两门课程,学时多(90学时和70学时),学生多(50人和20人左右),课程重,难度大,是两门重头课。几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改革,始终把教书育  相似文献   
2.
模拟跨声速湍流的线性和非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应用线性和非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计算跨声速湍流 .用于比较的 3个线性湍流模式是Shih和Lumley的k ε模式 ,CMOTT模式和SST模式 .2个非线性模式是Shih ,Zhu和Lumleyd的二阶模式 ,以及Shih等的三阶模式 .计算的典型流动是绕凸起的跨声速流动 ,该流动的特征是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且伴有流动分离 .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湍流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标准k ε模式 ,双尺度湍流模式 ,并对其在壁面附近作出长度尺度修正 在此基础上 ,选择了几个基准流动 :二维可压缩拐角、锥柱裙组合体绕流和斜激波 /平板湍流边界层干扰 ,进行数值计算 .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 ,发现修正湍流模式对流动分离、摩阻和热流的计算具有更好的效果 .  相似文献   
4.
讨论应用线性和非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计算跨声速湍流.用于比较的 3个线性湍流模式是Shih和Lumley的k ε模式,CMOTT模式和SST模式.2个非线性模式是Shih,Zhu和Lumleyd的二阶模式,以及Shih等的三阶模式.计算的典型流动是绕凸起的跨声速流动,该流动的特征是激波与边界层相互作用且伴有流动分离.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湍流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交错排列和反对称排列共同组合的离散涡模型模拟圆柱湍流远尾迹区的平均流场,应用局部化自诱导近似处理旋涡的自诱导运动,通过数值方法研究尾迹区中无穷长直线涡受到初始小扰动后的三维演化,所得结果有助于说明湍流尾迹中的相干涡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流动从层流过渡到湍流的转捩区域,传统的湍流模式由于没有考虑到脉动的间歇性,因此不能很好给出转捩区域流动的发展过程。考虑湍流脉动的间歇性,引入间歇因子,根据Hassan构造湍流转捩模式的思想来建立基于SST湍流模式的湍流工程转捩模式。应用该工程转捩模式,数值模拟了轴对称高超音速尖锥绕流,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表明作者发展的工程转捩模式可以成功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工程转捩问题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标准k-ε模式,双尺度湍流模式,并对其在壁面附近作出长度尺度修正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几个基准流动 :二维可压缩拐角、锥柱裙组合体绕流和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干扰,进行数值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的比较,发现修正湍流模式对流动分离、摩阻和热流的计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流函数和涡量满足的Poisson方程,使用格子涡数值方法,研究无粘流体二维旋涡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旋涡的组对和扯裂现象;讨论旋涡之间位相、强度、初始扰动等对旋涡相互作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超声速边界层工程转捩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流动从层流过渡到湍流的转捩区域,传统的湍流模式由于没有考虑到脉动的间歇性,因此不能很好给出转捩区域流动的发展过程。考虑湍流脉动的间歇性,引入间歇因子,根据Hassan构造湍流转捩模式的思想来建立基于SST湍流模式的湍流工程转捩模式。应用该工程转捩模式,数值模拟了轴对称高超音速尖锥绕流,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表明作者发展的工程转捩模式可以成功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工程转捩问题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