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在不算长的小说创作生涯中(1921—1935)共写了47篇小说(据浙江文世出版社92年版《郁达夫全集》)。在这47篇小说中,写妓女的就有《沉沦》、《茫茫夜》及其姊妹篇《秋柳》、《寒育》、《街灯》、《清冷的午后》和《祈愿》。《怀乡病者》中的少女虽未点明是妓女还是当护女,但从她在酒馆里与质夫喝酒、跳进质夫怀里解开自己衣服的举动来看,当是一身而二任的。《孤独》是郁达夫唯一的剧作(名为剧作实际上跟他的小说差不多)也以名妓李芳人为主人公。这样,妓女题材在他的小说中占了6分之1以上。这至少说明郁达夫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在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以后,中国文坛出现了一个实践革命文学主张的小说流派——普罗小说派。这个流派生存的时间是四年,即从1928年到1932年。 普罗小说派的主要代表当推蒋光慈。早在1926年他就发表了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写农村少年汪中父母被豪绅逼死,自己孤苦无依,只好去流浪,在漂泊中受尽了苦难。后来他参加北伐战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第二年,蒋光慈发表中篇《短裤党》,反映上海工人第二、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历史事件。此外,他还写了几部长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写曾经革命的女性曼英在大革命失败后消沉失望最后又走向奋斗的历程;《最后的微笑》写工人阿贵被厂方开除后杀死了工头和暗探,自己也自杀身  相似文献   
3.
所谓文学史的自觉,是指对文学史本身的自觉反思。我们已有了难以尽数的多种文学史著作,尽管这些著作对各自的研究对象逼近程度不一,产生的影响不同,但大多数著作的深层结构即它们所依据的文学史模式却几乎没有多大差别。1988年,《上海文论》率先在全国打出了“重写文学史”的大旗,但取得的具体成果仅限于对一些作家作品的重新评价和定位,并没有产生出  相似文献   
4.
夏德勇 《新闻世界》2012,(3):148-149
媒介融合对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新闻教育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但是无论技术和其它媒介生态发生了何种变化,新闻教育的一些核心内容是不变的,如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保障新闻真实客观和平衡的技能也不变。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真实性在读者接受的层面往往表现为真实感。新闻文本要让读者产生真实感,除了被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记者要进行扎实的采访,还与他们在文本写作时运用的策略和技巧有关,如明确交代新闻来源、尽量少用全知叙述视角、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 ,在对鲁迅小说进行的叙事研究中 ,存在着这样的看法 ,《示众》和《长明灯》属外聚焦或纯客观叙事。其实这两篇小说并不是纯粹的外聚焦 ,而是内聚焦、外聚焦乃至零聚焦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的出版界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学术著作的出版和销售特别困难。很多学术著作,印刷量多者只有3000册,有的仅印  相似文献   
8.
《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的吸引力,除了题材重要以外,也跟其叙述方式有关。在叙述者、叙述角度和叙述时间等方面,它有相似、固定的模式,这些模式联系着特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动众,即移动中的受众,或者说是接收移动媒体信息的受众,是随着移动媒体的出现和逐渐普及而诞生的受众群,它包括乘坐具有移动电视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出租车、地铁、列车等的乘客(司机和乘务员在接收移动媒体传播的信息时也成为动众),在移动环境中接收广播信息(如公交车上的广播听众)的受众也算是动众。最典型的动众是公交车移动电视的受众。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周全平、倪贻德、陶晶孙等作家,文学研究会的(广卢)隐、王以仁及浅草——沉钟社的林如稷、陈翔鹤等人遵循共同的创作方法并表现出相似的创作特色:他们常常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小说题材,采用自我描述的方法,着重抒发一己的情绪,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色彩.从而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自我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出现和衰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潮、作家们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流派虽然短命,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